(2011)
像葵花一样盛开 ——《幸福的向日葵》导演阐述 苏磊只要说起葵花,我们的眼前立刻一片灿烂,那是太阳的耀眼,也是葵花的绚丽。自古以来,葵花总是和太阳联系在一起,象征对光明的向往与追随。所以,葵花也叫向日葵。葵花在我们的影片中有两个含义,一是我们希望这是个充满阳光的电影,在盛开的葵花中闻到太阳的味道;二是影片中小阿曼古丽内心的隐喻,每一种花代表一种人,葵花代表好人。在寻找父亲的旅途中,小阿曼古丽看到了很多葵花,那都是一个个好人的化身——虽然意念中的葵花只有小阿曼古丽自己看得见。当一望无际的戈壁被盛开的葵花铺满的时候,任何一个人都会有种感动:这是一个好人的世界,是充满阳光和希望的世界!彩色宽银幕故事片《幸福的向日葵》,讲述了祖孙阿曼古丽,奶奶老阿曼古丽在女儿去世后,带着外孙女小阿曼古丽寻找外出打工的女婿过程中的一系列偶遇和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两代人对幸福生活、爱情婚姻的观念和态度上的差异,生动表现了动人的父女之情、祖孙之情和美好爱情。剧本提供的故事好比一幅幅巧妙连缀起来的现实生活画卷,艺术地呈现了新疆南疆乡村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方方面面的巨大变化,表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机勃勃的社会图景和广大群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风貌。《幸福的向日葵》从电影类型分类上讲属于旅途片,老小阿曼古丽祖孙俩上路寻找小阿曼古丽的父亲艾合买提的过程是一条线,路上经过几个地方分别碰上乐器艾合买提、兽医艾合买提、阿米娜、瘸子艾合买提以及回到老阿曼古丽的家乡见到库尔班一家,这是五颗珠子。在库尔班的提示下最后在石油新城找到小阿曼古丽的父亲艾合买提,是结果,也是这条线上最后的一颗珠子。因此,这其实是由一条寻父的线条穿起的六个故事,六个故事看似相互不存在联系,各自独立,实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纠缠与瓜葛,相互作用,相互证实,相互推动,以完成穿起珠子的那条“线”——给主人公老阿曼古丽的心路历程的一个答案。《幸福的向日葵》是现实的,一对从山沟里出来的祖孙俩,一站一站坚韧地向前走,从一个村子走向另一个村子,经过的最大的地方也无外一个镇子而已。碰上过许多人,卖菜的四川女人、读信的老头、卖乐器的艾合买提、小兽医、瘸子、库尔班一家等,无一例外的都是新疆南疆乡村普普通通的小人物,生活的褶痕深深刻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因此这注定是一部充满生活质感具有显而易见草根性的电影。《幸福的向日葵》是哲学的,就像老话常说的,生活中的哲学只有生活中的人才会懂得。老阿曼古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其中某些是执拗的,比如对男人离家的看法;另一些则是灵活的,比如关于生与死的态度。与其说老阿曼古丽带着孙女寻父是为了证明女婿是“贼娃子”而能把孙女留在身边,不如说老阿曼古丽踏上的是一条给自己一个说法的旅程:我们活着为什么?说复杂了就是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显然是个非常大的哲学命题,有人类历史以来人们就在思考。老阿曼古丽有答案了吗?那得去问她。她的答案正确吗?不知道!看了电影自己琢磨,谁琢磨出来算谁的,属于你自己的答案就是正确的。但有一点可以告诉你,老阿曼古丽的答案一定是最质朴的,就跟她的生活一样简单明确充满朴素的智慧。在讨论过老阿曼古丽的生活哲学之后,我们万不可忽略了影片中的另一个主人公小阿曼古丽。当然,小阿曼古丽只是个年近五岁的孩子,孩子有孩子的思维,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小阿曼古丽执着的将葵花与好人进行类比嫁接,在她心里好人既是葵花,葵花代表好人。因此,她眼里的好人会忽然之间变成葵花迎风摇曳。这点小小的魔幻色彩可以任意理解,比如孩子的想象,孩子的希望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种意念的葵花出现在这样一部朴素的现实主义影片之中,给影片增加了一抹阳光,一份温情和一种浪漫的情怀。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是一部什么电影:一部朴实真实带有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影片充满了阳光和温暖,充满了人类共有的真挚情感,动人心扉。本片将定位在以真实的生存状态表现可信的人物内心与外在形态,以亲切的平视的摄影角度,朴素、真实的表演,简练、生活的导演手法表现平凡小人物的真情实感。以唯美浪漫的写意手段表现主观意念之美,使本片真实、可信、质朴、自然、唯美。这样一种定位实际将本片分作两个层面:一个是表现人物内心与外在形态的写实层面,另一个则是小古丽在幻想与现实之间即在葵花意念与现实具体人物之间进行类比嫁接的写意层面。将这两个层面有机地揉和在一起,使本片成为一部具有独特魅力和特殊语境的文艺片是《幸福的向日葵》剧组各部门需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标。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片拍摄的要求。一、 完成人物人物的完成是一部影片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是各个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既定目标。编剧完成人物的最初设计;导演对人物进行影像化设计并将观点与理念传达到各个部门;美术进行人物造型的设计;然后由演员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再度创作,塑造出人物外形与内心;最后由摄影师用最恰如其分的摄影手段将所有的创作记录在胶片上。《幸福的向日葵》贯穿全片的人物只有两个:奶奶老阿曼古丽和孙女小阿曼古丽。其他人物分别出现在六个故事之中,下面我一一加以阐述: 1、 老阿曼古丽老阿曼古丽是全片的重点人物,影片的故事走向实际上老阿曼古丽心里走向的变化过程。老阿曼古丽是什么人?她绝不是《中央车站》的朵拉,她的心理线和行为线都与多拉有着质的区别。首先,在女儿去世后,老阿曼古丽的寄托放在了孙女身上,她希望孙女能留在自己身边——虽然孙女因见面少而对她有陌生感。在孙女身上她充分表现出一个奶奶所具有的母性的一面:宽厚,慈祥、疼爱以及付出。但为了留住孙女她时而也暴露出狡黠的一面:与孙女斗智斗勇,给孙女下套等。在去寻找女婿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她的心理障碍有两个: a. 对女儿婚姻的不满。这是一桩当年她全力反对的婚姻,但反对没有成功,在她内心深处是不认可这桩婚姻的,因而也不认可女婿艾合买提。这件事还造成了另一个后果是,孙女小阿曼古丽对自己的陌生。 b. 对女婿外出打工的不满。这一心理动因实际上是由另一心理伤害造成的。她反对女婿外出打工,但女婿还是走了,不仅是瞒着她走的,而且一去就是两年,连女儿去世都没能回来。这在她来说是完全不可原谅的。那么说到深层的心理伤害,实际是一段久远的往事,直到第五个的故事才掀开这一岁月的苍疤——老库尔班和她的爱情故事。当年的库尔班因外出修水库而耽误了他们的爱情与婚姻,这一事件对老阿曼古丽来说是一次心理伤害,残留的后果是反对男人(包括女婿以及后来对阿米娜男友)外出,认为外出的男人都是靠不住的。因此,外出寻女婿,实际上是这几个心理在相互作用下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从开始认为女婿是“贼娃子”到逐渐改变对女婿的看法,而在此过程中她和孙女的感情也由疏远陌生变为亲近熟稔最后相濡以沫难分难舍。但这一过程是她付出很多心力与体力的结果,即便某些结果是最初始料不及的,或者结果与目的呈现完全相反的。比如当她无奈之中接受孙女提出找爸爸的要求时,她狡黠的提出反要求:如果能证明你爸爸是“贼娃子”,你就要留下来跟奶奶过。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她完全认为孩子和自己过就可以幸福,忽略了孙女的内心感受。这和她以往的行为有相同之处,当她认为女儿的婚姻不合适的时候,她会激烈反对,也从未站在女儿的角度来考量。因此她舍近求远,不按常规去最后一封信的地址找,而是采取一站站的沿途寻找。她的理论是人在某个地方呆过就一定会留下痕迹,因此她一定能找到女婿是个“贼娃子”的证据。注意!这是全片最重要的心理动机,如果没有这一动机本片的故事结构也将不复存在。而沿途寻找的事实实际上是对上述心理动机的颠覆。第一个遇见的是乐器老人。乐器老人老人本身比较简单,只是自然地说出了一些话,其中有两点对老阿曼古丽有作用:1、要尊重年轻人的选择,时代毕竟不同了。2、在看出老阿曼古丽并不情愿去找女婿,而小古丽又殷切期盼时用一个善意的谎言强化老古丽去找女婿的心理愿望。乐器老人的提示:平实、自然、亲切、善良、睿智。第二个遇见的是小兽医。小兽医给两个阿曼古丽都带来了冲击:原来,小古丽的父亲是小兽医的恩人,在小兽医心里艾合买提是个好人。这第一次对老古丽的“贼娃子”说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对小古丽来讲,母亲去世后,第一次能够从别人嘴里听见父亲的消息,而结果正如她的期盼——父亲是一朵大大的向日葵。小兽医这个人相对复杂,本身来讲,热情,积极充满年轻人的活力与激情都是他已经具备的,再加上知恩图报,宽厚善良,有理想有抱负怎么看都该是个有为青年。可偏偏在为难产母羊接生这件事上,他内在的虚弱暴露无遗——曾今的失败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不敢再为牲畜接生。此时老阿曼古丽挺身而出,可以看作是老古丽的本质,具有侠义情怀热心助人,她不仅救了母羊和小羊,也救了小兽医,这是一次心灵的救赎。这件事的结果是造就了小兽医去实现要成为一个最好兽医的理想,也是老古丽在小古丽的心中第一次作为向日葵盛开了。第三个遇见的是阿米娜,阿米娜是全片中最简单也是最符号化的人物。也是全片中最优美高明的一笔。这个人物美丽、热情、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与喜悦之中,是一个美丽与爱情的化身。我们不需要她过于复杂,仅此就可以了。她的故事简单却让人心痛:满怀热情地来找爱人却不知爱人已经故于一场事故。她让老古丽想起了女儿,她的故事与未来让老古丽心痛,老古丽希望她的快乐尽可能的延长,她不希望盛开的鲜花将面临飓风的考验。她让老古丽开始重新思考,思考人生的意义:“人在活着的时候,为什么要为难她呢?她爱啊,她恨啊,那都是她乐意啊。……人一没了,说什么不都晚了吗……”这段话是说给老古丽自己的,一方面开始后悔当初对女儿婚姻的阻挠,另一个潜台词是:我们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为了某种约束扭曲自己原本应有的美好生活?阿米娜提示:美丽、健康、热情洋溢、青春荡漾、沉浸在爱情的幸福感中。第四个遇见的是瘸子兄妹。这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让老古丽几乎认为自己赢了。从国外回来见过大世面的瘸子艾合买提,一见面劈头盖脸的痛斥小古丽的父亲,后来在热依罕的讲述下结果又一次颠倒。这次经历应该对老古丽的转变起到了很大作用。对小古丽更是起到了激励的作用。瘸子艾合买提提示:有理想有抱负、见过世面、有一定的能力,但性格急躁。热依罕提示:应该是一个安静、内向、美丽的女人,是一个能将爱情藏在心里的女人,外表平静,内心如火。第五个故事是一个意外,意外地回到了四十年没有回去的故乡,见到了四十年没有见到的老情人库尔班。这次意外本是一次解脱——与库尔班讨还四十年前的感情债,解决的还是眼前小古丽的父亲自己的女婿艾合买提的问题。不仅见了面,也见了库尔班一家人,看见了别人的幸福,也知道了当年那场充满希冀的爱情是怎么阴差阳错的失去了。也让老古丽第一次回头看自己的一生,所有的悲剧都是因由那场阴差阳错的爱情而起,于是再次离别之后老古丽哭了,哭得肝胆欲裂,哭得痛不欲生。她在哭命运的无常,她在哭命运对自己的捉弄。当我们站到高一点的地方来看老古丽的这场痛哭就能发现,这场痛哭是老古丽对自己的生活哲学的总结:人活一辈子只要和亲人在一起,哪怕只有一碗茶,一个馕也是幸福的。可是当你没能把握住命运,你的亲人却从你身边失去了的时候,你的幸福又在哪里呢?老库尔班是如此,女儿亦是如此。所以当后来老古丽毅然将孙女留给了艾合买提,她的人生观幸福观的真正转变其实始于这场哭泣。不是守在亲人身边就是幸福的,而是当亲人们幸福的时候你才幸福。老库尔班提示:诚实、善良、内敛。曾做过村里的带头人,现在已经六十多岁,儿孙满堂。即使遇见与自己有着巨大感情波澜的昔日情人,他的表面也依然能平静如水。只是偶尔地,流露出些许激动与悔意。最后的故事是结局,也是另一个开始。终于见到了艾合买提。但却出现一个误会,这个误会本可使老古丽抓为最后的稻草,以此证明给孙女看:他真是个贼娃子,他跟外面的女人生了孩子。但看到小古丽受到伤害的时候,老古丽的表现已经绝非开始是那样狭隘了。她上前对女婿边打边说是她恨铁不成钢,是她希望通过这个教训让女婿浪子回头,而不是因此带着孙女远离女婿——因为,她深爱着小阿曼古丽,她希望小古丽幸福,她知道小古丽最大的幸福就是回到父亲身边得到父爱,所以她要用自己的方式为小古丽做最后的抗争,她要为小古丽夺回父亲!当误会解除后,老古丽是第一个进入平静的人,她知道,她该做的都已经做完了。只是在拿起小古丽的夜明珠的一刹那,对小古丽难以割舍的痛涌上了心间。但她还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不告而别的回家之旅,带着深深的离别之痛离开了小古丽,把小古丽留给了她父亲。她变了,她要以成全别人的幸福来实现自己的幸福,这是她在这趟旅行中得到的,也是她告诉我们的。我们只需沿着上述心理线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镜头的叙述,老阿曼古丽这个人物就完成了。我们不能说她这个人物已经升华成了多么高大完美的人格特质,对于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小人物来说,以实现别人的幸福来作为自己的幸福这已经是高不可企的人生价值。艾合买提提示:老实、善良、平凡。是一个可以把所有的委屈、苦难都自己扛下,也要尽一切努力让家人幸福的男人。他希望通过在外打工改变自己的贫困生活,也改变岳母对自己的看法。在他来讲,幸福的前提是一定的物质基础保障,没有钱何来幸福?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当经过失去妻子的意外打击之后,他拿出他的积蓄给女儿,让他没想到的是女儿的态度,女儿说:“我就要爸爸……,要奶奶,我还想妈妈。”这是另一个意外对他而言,在金钱与亲情面前,女儿选择的是亲情。因此最后他毅然选择了带着女儿随岳母回家的决定。我们并不是宣扬对物质的追求是一种错误,我们只是想说,在当下,有很多东西都比金钱更珍贵,比如亲情、比如友谊、比如忠诚、比如诚信、比如善良、比如…… 2、小阿曼古丽这是另一个主人公,但毕竟是个五岁的孩子,因此没有太多的复杂性。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她有自己的思维和内心世界。母亲去世后,对父爱的渴望和回到父亲身边成了她近似偏执的目的追求。为此她可以和奶奶赌气斗心眼,也可以和奶奶勾手指定城下之盟。她是单纯的,在她的世界里非黑即白,只有好人与坏人之分。好人就是向日葵,而坏人却是虚幻的概念。向日葵是好人的象征,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向日葵和好人是可以嫁接的。因此片中有了意念性的向日葵,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但毕竟只有一点点,小小的魔幻了一下。更多的理解应该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看,想象力才是产生向日葵的心灵之泉。其他人物已在对老阿曼古丽的分析中分别作了提示,不再敷述。对各部门的要求:一、演员全体演员在表演风格上面必须统一:朴实、真实、民族特点浓郁。表演切不可刻意,为表演而表演。真正好的表演是无迹可寻的,是没有表演的表演,是生活的真实再现。表演不能有太多的目的性,不是为哭而哭,为笑而笑,一切从人物本身出发,他为什么哭,为什么笑,分析其所处境遇,贴合现实的把握其内在情感与动作行为。所有的表演尽量贴近生活,让最真实的生活状态自然呈现。在此基础上把握一个要素:维吾尔农民。这又分为两个概念:维吾尔民族和农民。核心意思就是作为一部少数民族(维吾尔族)题材的影片,浓郁的维吾尔风情将是本片的亮点之一。在表演上,塑造出维吾尔民族的特点,以及塑造出维吾尔农民的特点,这是我们每一个创作者都要认真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所以相关演员,一定要深入生活,多观察,细体会,勤思考,大胆创作,争取尽可能多的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真实、朴实、自然、典型的维吾尔农民形象。 二、摄影由于本片的叙事风格决定了长短镜头合理结合使用,既不刻意追求长镜头,也不刻意追求短镜头的快速组接。平稳中略带明快的镜头节奏,是本片的明显特征。在画面处理上注重光影的运用,目的在于通过光影让人感觉到太阳的存在,因而让本片充满阳光。同时也注意光影的造型作用,明暗虚实之间对表现人物内心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镜头运用上不追求镜头角度的奇异变化,尽可能采用和现实中普通人相一致的视线关系:平视——作为镜头的主要角度,让观众产生代入感,成为故事的旁观者。镜头运用以叙事性为主,完全为讲述故事服务。镜头一定要具有亲和力,而不是撇开大众视角的孤芳自赏。镜头对物、对景注重唯美。色调要凝重,光影关系在追求真实影响关系的前提下强调反差。二、 美工部门人物造型以南疆农民的外在形象与装束为基准,以真实生存状态为参考。服装要有多种地域特点,作为一部旅途片,行进中自然会经过不同的地方,这要有体现,否则会让人感觉是在方圆三十里的地方活动,但也要避免人为痕迹。服装一定要真实自然,作为农民,一定要考虑其真实的状态。即使是营造出来的也要让观众能够接受和认可。对环境的营造,包括服装、道具等的营造也必须消除人为痕迹。还要注意阿曼古丽祖孙俩从深山走出,时代特点,地域变化,社会进步的变化都要能够得以体现。四、音乐除专门段落运用具有民族特色的巴拉曼独奏外,主体的音乐将以管弦乐队的演奏进行渲染和铺垫,音乐不求大,但求精。初步考虑采用维吾尔民歌《牡丹汗》作为主旋律,在不同的音乐段落做不同的变奏处理(参考影片《天堂电影院》),不论何种情绪下的音乐段落都切不可刻意渲染煽情,沉稳、从容不迫的烘托气氛,即使明快的段落,也不可显出轻浮。片中将有一处男声清唱《牡丹汗》,一定要苍凉悲伤,感情真挚。五、录音除个别场面外,所有同期录音注重原生态的真实音色,声音要质朴、圆润,质感要强。一些属于当地的特有声音元素,一定预先收录,以便后期合理使用,体现当地特点。六、最后的阐述:在我们的电影——彩色宽银幕故事片《幸福的向日葵》即将开机之际,通过“导演阐述”这样一种形式,我希望能播撒一粒种子,一粒向日葵种子:把她播洒在我们每个人心里,让她在大伙儿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我们每个人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工作中的细节精益求精,我们每个人的工作融入到整体都是在为整个团队和影片质量增添光彩,因而,我们每个人都在像葵花一样盛开;把她播洒在剧组,让她在剧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我们的团队更团结,更具创造力,用团队的力量打造一部好电影!让我们的团队充满太阳的温暖!让我们的影片像葵花一样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