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 Irish Drinkers
(2010)
布鲁克林的蓝领生活 在创作电影剧本时,需要遵循的一个最首要的原则,就是“写一些你真正知道和了解的东西”,所以电影人们习惯性地从自己童年时代的记忆中提炼事件或话题,然后把它们全部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通常情况下都带着有浓郁的怀旧情结,渴望着迈进一个更美好、更简单的世界……但是对于自编自导了《白色的爱尔兰酒徒》的约翰·格雷(John Gray)来说,当他回到自己出生并长大的布鲁克林为这部影片寻找故事背景和人物原型的时候,在摒弃了伤感的情绪的基础上,反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残酷的真相和时代的细节特征上,展现的是与利瑞一家足以改变一生的经历有关的内容,格雷回忆道:“我一直都想制作一部以布鲁克林为焦点的关乎成长的影片,我还记得几年前重温《街坊的男孩子们》(Boyz n the Hood)时的感觉,我真的是太喜欢里面的故事了——然后我突然想起,确实很少看到类似的以如此真实和坦诚的视角描述城市里的白种人的电影作品,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的工人阶级。由于我差不多就是在那个时候迈向成年的,可以说我在布鲁克林见到最多的就是暴力,不过并不总是出现在大街上,就我认识的很多人而言,最危险的地方实际上就在他们自家公寓的门后面。” 整个故事都以布莱恩·利瑞作为关注焦点,他是一个害羞、警觉的18岁男孩,对周遭的世界有着一种怪诞且扭曲的幽默感。作为经常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的酒鬼的儿子,布莱恩不得不学会将自己龟缩在角落里,尽可能地变成一个透明人,只为了避免成为他爸爸火爆脾气的发泄目标。即使他喜欢和他的朋友们在一起,可是他们大多数人的梦想都集中在了得到一份报酬丰厚的文职工作上,这样他们就能衣食无忧地度过一生了。至于布莱恩,也保守着属于他自己的秘密,他其实是一位天才画家,没有人知道他经常躲在地下室里画画,可是就连布莱恩自己都不相信,他的才华真的能够给他提供一个不一样的未来……还有布莱恩的哥哥丹尼,由于常常受到爸爸的拳脚相向,也使得他倔强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个受伤的灵魂,他绝望地想要摆脱这一切,约翰·格雷说:“我总是觉得大部分描述工人阶级的影片有点显得过于一成不变了,总是拘束在陈腐的条条框框当中,就好像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用嘴在呼吸一样。但是在我的记忆中,布鲁克林其实充斥的是拥有着与生俱来的聪明才智、野蛮的幽默感和不可思议的街头智慧的人,他们习惯于用一种半严肃半诙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尽管他们需要面对一些经济或社会方面的问题,可是他们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我希望我可以制作一部影片,以一种最为真实的笔墨还原这样一个特殊的工人阶级社区,还有让其如此复杂的各种情感,包括狂妄、恐吓、痛苦和邪恶的趣味性,以及隐藏的很深的沉默的渴望和向往。” 虽然《白色的爱尔兰酒徒》对焦的正是约翰·格雷长大的社区环境,可是发生在布莱恩和丹尼身上的故事,并不属于那种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描述,格雷解释道:“只不过影片中出现的所有事件和状况,都是以真人真事或我曾有过的真实经历为依据的……事实上,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尽可能逼真地创造出剧本所形容的那个时代,毕竟我们正在制作的是一部独立电影,所能支配的资金也是非常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真的能够让1975年的布鲁克林‘复活’吗?这无疑是我曾有过的最艰难的考验,更何况我们的拍摄周期也很短,只有17天——这几乎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寻找最“省钱”的办法 长久以来,约翰·格雷在电影制作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经常拍摄一些具备着鲜明的立场的电视电影,随后他又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将自己完全浸泡在了电视剧的世界,如此丰富的阅历,也帮助他实现了这个几乎不可能成真的电影设想,格雷说:“一般情况下,拍摄这类独立影片的都是初次涉足这个行业的新人导演,所以我在这方面占有着很大的优势,因为在我背后支撑我的可不仅仅是超过20年的从业经验,还有一个不可思议的优秀的制作团队——包括梅利莎·乔·帕尔蒂尔(Melissa Jo Peltier)、保罗·F·伯纳德(Paul F. Bernard)还有詹姆斯·斯库拉(James Scura),他们都和我一起并肩作战很多年了,全部知道如何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我们都明白对于这部影片来说,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多么地重要和关键。” 说到“省钱”,约翰·格雷最先想到的就是从演员下手,他需要聚集的是一个非常有天分但没那么有名气的卡司阵容,格雷表示:“在几位制片人的帮助下,我们真的为影片中所有的人物都找到了异常出色的扮演者,他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没有一个是单纯地为了挣钱而来的……而且我们还有着另外一个优势,那就是可以将大把的时间花在挑选演员上,我和我们的选角导演拉塞尔·博斯特(Russell Boast)以及制片搭档梅利莎·乔·帕尔蒂尔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分别在纽约和洛杉矶进行了广泛的寻找,尤其是针对布莱恩、丹尼和肖娜这3个角色,我们更是为此看过了数百名年轻的演员。” 先是通过初步的试镜的筛选,然后再不断地召回进行多次复试,这也赋予了约翰·格雷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自由为任何人进行组合或配对,看看是不是能够产生他一直最看重的“化学反应”。等到了影片正式开拍的时候,分别饰演了布莱恩和丹尼的尼克·瑟斯顿(Nick Thurston)以及杰弗里·维格道尔(Geoffrey Wigdor)已经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了,即使影片中的他们有时需要以一种残酷的手段对待彼此,可是他们之间的亲密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共同塑造出的是一段令人感动的兄弟情,虽然他们不愿意,可是最终还是要面对分离的命运,格雷说:“我们不仅在挑演员的时候煞费苦心,在我始终如一的坚持下,我们还延长了排练和预演的周期……我们先是坐在一起讨论了一番,得到一个大概的发展方向,然后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地练习。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全部都是一些不可思议的可能性,允许我们更深入地挖掘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然后让每一个单一的画面都维持住相等的节奏和基调,我们几乎达到的是一个不需要再进行任何延伸和探讨的程度——当我们正式来到拍摄现场的时候,我们都明白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虽然主演都是一些年轻且不知名的新人演员,但是从旁给予他们支持的却是拥有着丰富的舞台和大银幕经验的老一辈的表演艺术家,他们所带来的不只是资历,还有宽容、豁达的胸襟,约翰·格雷形容道:“史蒂芬·朗(Stephen Lang)、凯伦·阿兰(Karen Allen)和彼得·里格特(Peter Riegert)都是非常老练的专业演员,他们展现出来的是极大的耐心和包容力,将所有人最好的一面都给激发了出来,我想我们的镜头记录到的是非常惊人的成果。尼克·瑟斯顿和里格特在片场讨论的可不仅仅是他们角色,同是还有表演这个行业和如何发展属于自己的事业,里格特与瑟斯顿分享了许多自己曾有过的亲身经历……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的是美好的有如一家人的情感交流,而且比我们的影片中提到的家庭要更加地和谐。” 随着最初制定的电影计划慢慢地变成现实,由于约翰·格雷是在用自己的积蓄做有限的投资,所以他不得不采取一些折衷的处理办法,格雷说:“其实在几年前,我就已经写好剧本了,那时候还没出现数码革命呢……因为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场景,包括庞大的演员体系,所以想要把它拍摄出来,真的是一个异常艰难的事情——几乎每一年,我都会把剧本拿出来,默默地给自己鼓劲,可是最后都不了了之。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我可以按比例缩减故事中的一些元素,然后用数码摄像机进行拍摄,才算是终于见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文/Iv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