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ood Woman
(1985)
黄健中谈《良家妇女》改编
黄健中十分喜欢李宽定的原著《良家妇女》,并认为自己能够体认书中的生活和情感。“我在读他的小说时感情能沉浸在里边,能回到自己童年的生活里,土改前后,我在闽南农村读小学,我参加过农田劳动,车水、耨秧、割稻子,也参加过扫盲班,给村里的妇女扫盲、教唱歌。那时虽不满十岁,但我记得很清楚,我的堂兄是民兵,他同一个抗婚的童养媳结婚。这在那个时候,是村里闹得最大的一件事了。李宽定作品中的人和生活图景,时时能活跃在我眼前。我喜欢李宽定作品中流露的感情,喜欢那种淡雅、清新、自然、含蓄的格调,那是一首田园诗;婚姻是残酷的,但生活的表面是平和的。他不写激烈,但我能感觉到一种激烈,这是蕴藏在妇女心底里的激烈,也传递给了能感受到它的读者。这是我认为李宽定笔下开拓旧婚姻制度下妇女的内在深层世界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我在影片里着意追求的东西。”[1][1]
谈及对于原著《良家妇女》影视化改编,黄健中创造性地加了一些原文本之外的东西。“我们用疯女子贯穿始终,用猫叫声破坏杏仙生活的宁静,用求子洞妇女求子的场面写婚姻带来的愚昧和人类对繁衍的虔诚,用石刻的女人写杏仙和疯女子心灵的相通和对自己女性的祟拜,以及字幕衬底的一组浮雕......这一切都是小说以外的东西,甚至我们是有意识地从外部加入进去,不象传统的改编方法那样加入的部分和母体要达到水乳交融,它是一个不协和音程,一组象征系列的不协和音程,在这部影片里我很重视这一点。明知这样的试验可能会由于观赏的不习惯而招致非议,我却还是去做了。”[2][2]
黄健中谈《良家妇女》
谈起《良家妇女》,黄健中认为有两点值得讨论。首先,这是一部比较纯粹的艺术片,不带任何商业色彩。他觉得那个时候应该是中国电影导演最幸福的时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那时候拍电影不受任何商业因素的干扰,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社会见解和艺术见解去完成作品。第二点就是《良家妇女》比较大胆地讨论了性的问题,“这部片子是1984年完成的,1985年法国代表团在北影观看了这部影片,看完之后,他们非常兴奋,他们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中国充满性意识的电影。他们当时说这些话的时候完全是一种赞赏,可是这些话被传来传去之后,就走了样,到后来评奖的时候,《良家妇女》也受到意外影响。”让黄健中导演感到安慰的是,这部影片在国内虽然没能得奖,但是在国外却连连获奖。为此,黄健中导演觉得自己在生活中是比较中庸的,但是在艺术上是比较反叛的。他推崇夏衍的一句话,“艺术创作要有一点离经叛道的精神”,不离经叛道就难以出新。[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