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凤威龙

Dragons and Kites

(1988)

创作理念

导演张子恩认为,任何影片都宣传某种精神,娱乐片也不例外。美国好莱坞的娱乐片都在宣扬美国精神,只是他们大部分影片宣扬得比较巧妙。在拍摄了《神鞭》之后,他一直在考虑如何通过娱乐片使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因此拍摄了《神凤威龙》,这部影片表现抗日战争时期一批民间艺人身怀绝技,气节高尚,拒绝到日本表演。力图做到既宏扬民族精神,又有娱乐性。[1][1]

谈到影片的风格和民族性,张子恩说:“鲁迅先生说得好,越有地方性,越有民族性,才越有世界性。《红高粱》的成功就证明了这点。《神凤威龙》的结构合乎民族欣赏习惯,这是通俗之处;具有现代感的点识和哲理,这又是脱俗之处。风格和效果必须和其他元素,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效果一致,才能给人一个强烈的鲜明的总印象。歌颂我们的民族,振奋我们的民族,水远是电影工作者的使命。影片主人公龙灯王说的‘人死民不倒’就展示了这一主题思想。”[2][2]

民俗展现

在《神凤威龙》中,观众将看到众多民间艺人的绝活,像龙灯王、风筝玉、核雕王等,还有许多民俗场面。张子恩认为表现民俗就是表现生活。他要求,凡出场者,应人各有面,注重表现他们的差异与各自的个性,在神形、气质、做派、到服装和道具的各个细节。[2][2]

参考资料

  • [1] 胡克.娱乐片的民族精神与创作规律——《神凤威龙》座谈纪要[J].当代电影,1988,(06):119-120.
  • [2] 蒋荭.寻找“艺”和“商”的交叉点——著名导演张子恩谈新片《神凤威龙》[J].电影评介,198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