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8.8

Interstellar

(2014)

创作背景

影片《星际穿越》由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弟弟——乔纳森·诺兰编剧。此前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曾接触过该片,但最终改为克里斯托弗·诺兰亲自接手出任导演与制片人。乔纳森与克里斯托弗的一位叔叔是工程师,参与制造过用在阿波罗计划飞船上的零件,他曾经给诺兰兄弟俩寄去一些录有火箭升空的超级8电影。诺兰这样解释创作初衷,“小时候,成为一名宇航员是最崇高的梦想和最终极的野心。我怀念对不断探索和向着银河最深处前进的坚持。希望我们这次能够开启‘向外延伸’的新时代。”诺兰的长期合作伙伴传奇影业与老东家华纳公司分道扬镳,为了得到投资本片的机会,传奇放弃了参与《超人大战蝙蝠侠》的计划。电影拍摄期间曾使用假名《芙萝拉的信》,芙萝拉是诺兰女儿的名字。而女主角“墨菲”的角色在乔纳森·诺兰的剧本中原先是个男孩,在电影中被改成了女孩。名字墨菲来自著名的“墨菲定律”,这条定律的核心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1][1]

物理学设定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物理学家基普·索恩琳达·奥布斯特在2005年时就开始构想这样一部电影:影片中的情节不能违背已成定论的物理定律,也不能违背我们对宇宙的现有认识;其次,对尚不明确的定律或是对宇宙的猜想,要源自真正的科学,用到的猜想也一定要受到科学家们的认可。索恩对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的一系列理论驾轻就熟,他知道怎么样去展现物理学最能吸引人的一面。当接受这份任务时,他发现,不仅需要找到合适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模型为剧情服务,还要想办法真实客观地展现一些科学家都还没见过实体的物理推论。而且,作为一部大众娱乐电影,他还得想办法让大家都能看懂这些视觉刺激在说些什么。当时,爱因斯坦唯一缺少的,是在现实世界中找到能证明自己理论的观测证据。好在爱丁顿及时出现,他通过在日全食时观测太阳对光线产生的偏转作用,证实了太阳的质量的确造成时空弯曲,使光线发生了偏转,而且偏转的幅度和爱因斯坦的理论预言值几乎一模一样。《星际穿越》中珀在黑洞中所看到的,所经历的,都是根据最前沿的理论计算得出,他当时能看到的场景也是在严格建模之后,由特效公司精细加工而成的。基普·索恩:“对《星际穿越》来说,它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就是让数以千万的观众领略到爱因斯坦的物理定律的神奇之处,让更多的人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感兴趣。”[2][2]

拍摄制作

这是诺兰所有作品中时长最长的一部,总共169分钟。拍摄成本为1.65亿美元,这意味着里面每一分钟的镜头造价为97.6万美元。名导昆汀·塔伦蒂诺看完本片后拼命点赞,称赞诺兰带来了非常不一样的东西,“那种人们通常会想要从俄罗斯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和美国导演泰伦斯·马力克影片能够找到的东西,而不是在一部科幻影片中。”本片使用35mm胶片和70mm胶片IMAX两种格式拍摄,并且以胶片和数字两种格式分别在影院上映。由于诺兰讨厌蓝幕的个性,剧组参考了此前在《超人:钢铁之躯》中从种到收成玉米的时间,在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外山脉间种植了500英亩的农田,而片中的一个车子冲进玉米田的场景实际上是由特技人员在车顶、马修在车里假装开车的画面组合而成——据说最后因为“毁”的玉米田不够多,剧组还小赚了一笔。在2013年四个月的拍摄过程中,诺兰继续融合CGI技术和实地拍摄法:加拿大的阿尔伯塔,主要充当饱受蹂躏的地球;冰岛的荒地则被当做另一个充满水的星球。在洛杉矶,他原先打造蝙蝠洞的地方,诺兰搞了一个完全密闭的太空舱,灵感来自NASA设计。演员们在看向窗外时不必假装看到了太空:诺兰在片场周围设置了环绕型巨幕,上面展示着黑洞和不断旋转着的星星。[3][3]当然,诺兰也是用了一些CGI技术,比如那些如世界末日的沙尘暴和尘埃云。但对于他来讲,绝不会完全依靠CGI,除非是要用它们来加强摄影机拍过的东西,“如果在电影中我描绘的东西无法在现实中实现,我就会觉得不舒服。”参观NASA、请真正宇航员来片场、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建筑风格……这或许就是诺兰的那些疯狂的偏执所带来的、脚踏实地的真实感。[4][4]


参考资料

  • [1] 1905电影网.《星际穿越》推介 诺兰还原太空环境完成儿时梦想[EB/OL].2018/02/17.
  • [2] 罗凯.《星际穿越》让相对论焕发新活力——基普·索恩独家专访[J].环球科学,2015,(10).
  • [3] 澎湃新闻.诺兰:我给《星际穿越》里的黑洞、虫洞打满分[EB/OL].2023/11/10.
  • [4] 1905电影网.幕后揭秘《星际穿越》:诺兰的太空梦如何打造?[EB/OL].201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