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故园8.5

Hometown Storm

(1991)

核心难点

导演徐耿在创作《风雨故园》时面临了巨大的挑战。这部影片聚焦于少年时代的鲁迅,而鲁迅则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文学巨匠。因此,如何在这样一个永垂青史的巨人与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之间搭建起心灵的桥梁,成为徐耿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影片中的阿樟,他的生活经历需要微妙地预示着他未来的人生轨迹。但是,刻意追求鲁迅与阿樟之间的完全对应,会削弱影片的艺术表现力。他认为,鲁迅成其为鲁迅,对于叫阿樟的少年人来说只是一种可能出现的历史超趋向,只是变化莫测的人生格局中的一种可能性。这少年人身上不会有丝毫伟人的光彩,反而是那个伟人身后或许依稀有少年人浅浅的足迹。所以,片中的阿樟只是阿樟,不是别人。为了体现这一点,他在片头安排了“这是一个遥远又平常的故事”的字幕,片尾则安排旁白“从此,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不朽的名字——鲁迅”。通过这种“藏头露尾”的构思,徐耿成功地让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思考着少年鲁迅与文学巨匠鲁迅之间的微妙联系。[1][1]

情节安排

导演徐耿基于对影片主旨的认识对原文学剧本进行了删改,依据的原则是:在不拘泥于局部史实的前提下,尽力去体味、渲染整体意义上的历史神韵;在不影响叙述完整流畅的前提下,尽可删除或简化一般的史实性叙述,以及与传达人物神韵或特定情绪及历史氛围无关的旁枝细节,而着力渲染有利于开掘人物内心的情节;在不影响形式与内容的整体和谐前提下,利用一定程度的写意性来传达对某种特定内涵的点染、深化,形成与内容及形式相适应的某种程度的风格。原剧本中堆砌了大量史料素材,徐耿只保存了一条基本的历史事件的线索,割舍了许多既有戏剧性的因素又具有史学价值的情节,把祖父科场案简化、虚化,而着力开掘此事件在阿樟心灵深处引起的感应。他认为这样处理反而能最大程度迫近历史的真实面目。在很多地方,徐耿有意回避人们从鲁迅作品中熟知的内容,百草园、长妈妈都作了淡化处理,从而给自己进行自由创造的空间。原剧本中堆砌了大量史料素材,徐耿只保存了一条基本的历史事件的线索,割舍了许多既有戏剧性的因素又具有史学价值的情节,把祖父科场案简化、虚化,而着力开掘此事件在阿樟心灵深处引起的感应。他认为这样处理反而能最大程度迫近历史的真实面目。在很多地方,徐耿有意回避人们从鲁迅作品中熟知的内容,百草园、长妈妈都作了淡化处理,从而给自己进行自由创造的空间。原剧作把子凌写得很实,人物对命运安排的反应是消沉无望的,而徐耿将这个人物视为畸形时代的特殊产物,加重了他的戏份,糅合了鲁迅小说《长明灯》《白夜》中的细节,赋予他一定的表意性。为了深化主题,徐耿还重新设计的翠姑的命运,原剧本中她在被退婚后忧郁而死,影片中却让她活下去并麻木地踏上一条不幸的婚姻之路,作为封建礼教下中国妇女命运的象征。 [2][2]


参考资料

  • [1] 徐耿.回眸故园——《风雨故园》创作随笔[J].电影,1992,(5):13-17.
  • [2] 弘石.得“意”而不忘“形”--《风雨故园》的艺术信息[J].中国广播影视,1991,(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