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Carter
(2012)
走进一个想象中的世界 《异星战场》改编自《人猿泰山》(Tarzan of the Apes)的作者埃德加•赖斯•巴勒斯(Edgar Rice Burroughs)于1917年所著的另外一本名为《火星公主》(A Princess of Mars)的科幻小说,同时也是以“巴松”作为故事背景的系列丛书中的第一本……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一个曾参与过美国内战的退伍兵展开的,不知道他曾经历过的是什么样的奇遇,竟然让他来到了火星上。很快,他就惊觉这个星球因为缺乏空气和水,正在走向死亡——只有居住在这里的所有智能生物能够结成一个和平安宁的同盟,才有可能摆脱完全消亡和灭绝的可怕命运。 在过去超过80年的时间里,曾经有很多人都尝试过要将这个故事以一种更生动、更活泼的方式翻译成影像的世界,而且为了将它搬上大银幕,不惜为此花掉10年的漫长等待……最终,曾为迪斯尼公司执导过动画片《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和《机器人总动员》(WALL•E)的电影人安德鲁•斯坦顿(Andrew Stanton)成功地坐在了导演的席位上,《异星战场》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他的第一部真人电影。至于演员阵容,也是空前的强大且多姿多彩,从来自于英国的个性演员到由《周末午夜光明》(Friday Night Lights)走出来的电视剧明星——泰勒•克奇(Taylor Kitsch)饰演的是标题人物约翰•卡特,而曾在《金刚狼》(X-Men Origins: Wolverine)中与他有过合作的琳恩•柯林斯(Lynn Collins),这一次则成了让他一见倾心的美丽恋人,还有相当有特色的美国演员布莱恩•科兰斯顿(Bryan Cranston),也将在影片里饰演一个小角色。 如此看来,由《异星战场》衍生的最大疑问,就是这样的幕后团队和演员配备,是不是真的能够起到最大化的作用和功效?要知道埃德加•赖斯•巴勒斯的原著曾经赋予过科幻作品这一创作领域的很多后继者们极大的启发和灵感,所以你才会看到,发生在约翰身上的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地似曾相识,但是又充斥着经典且传统的不可思议的视觉想象力。影片整体的拍摄工作是于2010年1月4日在英国展开的,前后长达4个月的时间,然后到了去年4月底,摄制小组又来到美国犹他州,额外补充了为期12周的录制,基本上完成的都是与美国太空基地以及NASA有关的内容……即使视觉特效在《异星战场》中占据的是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几位参与其中的电影人仍然希望可以在里面尽可能地采用真实的地形地貌,以此来突出影片的逼真效果。身为制片人之一,吉姆•莫里斯(Jim Morris)解释道:“我们真的是在竭尽所能地实现这个可能性,选择的大多是实际的场景地,尽可能地缩小使用CGI生成的背景的部分。我们都认为,只有这样观众才会有一种‘脚踏实地’的存在感——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我们希望可以借助这样的方式,为这部影片的现实主义风格增添一个覆盖范围更为广阔的层面,同时也能提升整个故事的可信度和真实度。” 特别是后来在犹他州拍摄的这组系列场面,等被放到了影片里,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利用数码技术做出了无休止的延伸,甚至已经超出了肉眼力所能及的范围……所以在另外一位制片人科林•威尔逊(Colin Wilson)看来,当初现场的拍摄地点,只能用“狭小”来形容了。利用了自然景观的华美壮丽,至于那座位于火星上的城市已经被摧毁的剩余部分,则完全是用CGI特效制作出来的虚构的背景,威尔逊说:“我经常称呼这里为‘我们的一小块火星’,其实就这一部分而言,我们所采用的逻辑体系还是相当地简单明了的,那就是在使用实际的地理环境的基础上,再借用数码技术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这里的建筑物其实都处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可是到了影片当中,我们却得到了城堡和塔楼相互叠加的壮观画面。” 随着安德鲁•斯坦顿与他的幕后制作小组一点一点地让这个故事在大银幕上鲜活起来,这种结合了传统的电影工艺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制作方法,很快就以一种想象不到的速度提升到了艺术级别的水平之上……对于艺术指导内森•克劳利(Nathan Crowley)来说,他需要为这部影片创造出3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最终也演变成为了布景设计的一个基准点或出发点,克劳利形容道:“光是火星上这个被称之为‘巴松’的区域,里面就有3个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文化分类,它们分别是归属于左丹戛、氦帝国以及人族的文明体系。由于代表的是完全不同风格的社会结构和系统划分,所以我们需要的是3种风格迥异的建筑学——举个比较简单的例子,我已经创造出了一种拥有着远古特色的现代风,然后将比例无限放大,以适应身高都在8英尺以上的人族。如果能够以上世纪60年代极具当代思潮的建筑作为延伸基础的话,那么我就可以用地球当参照物,然后将其转化成一个被放大了的版本的火星,同时还要推倒位于其中的建筑物,把它们伪装成支离破碎的城市的模样……在我们对现实的场景地做出了全面的勘测之后,我们就开始发散思维进行再利用,因为我想在自然的环境背景下创造出一个完整的设计理念。” 相辅相成的化妆术 服装设计师玛耶斯•C•鲁贝奥(Mayes C. Rubeo)在为影片中的主人公约翰制作服饰的时候,她最大的创作灵感竟然是来自于导演安德鲁•斯坦顿本人的,鲁贝奥说:“由于斯坦顿对《异星战场》中的‘巴松’有着一个相当完善的视觉呈现,感觉上就好像是他真正抵达过那里然后又回来了一样,不管我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去问他,他的脑子里装着的全部都是一些详细到了难以置信的地步的描述……在此之前,我从没有和像他这样的电影人合作过,他真的是一个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想象力的视觉大师,而且非常重视我正在做的工作。” 鉴于《异星战场》是一部充满着天马行空的粘着力的奇幻类作品,也赋予了玛耶斯•C•鲁贝奥一个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她承认道:“我希望能够勾画出一种从远古时代走出来的古旧感,哪怕我们正在制作的其实是一部科幻电影……毕竟这是原作者埃德加•赖斯•巴勒斯于将近100年前创作出的一个完整的视觉体系,必须得通过想象力和色彩交织出一种极具梦幻饱和度的层面——不仅仅是生活在巴松的生物的穿着、头饰,或任何一个对影片具有着重大的影响力的服装方面的元素,都有助于大家区分这里面的角色分别来自于哪个种族或城市。为此,我做了大量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就为了让这些生活在火星上的部族能够以一种相当真实的面貌进行呈现,让人印象深刻的同时,又充满着戏剧性。” 除了服装方面的修饰和点缀,想要让这样一批充满着奇幻色彩的人物栩栩如生地站在大家的面前,还需要的是导演和演员们的通力合作,然后是视觉特效大师和神奇的化妆术的相辅相成,不仅为每一个角色提供了来源于同一种族的共性,还有帮助他们互相区分的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特性。对于泰勒•克奇和琳恩•柯林斯来说——他们都将以人类的形态出现在镜头前,无疑这个过程要显得更加地直接明了且简单易懂,只是对身体方面却有着极高的要求以及艰巨的考验,克奇说:“我饰演的约翰因为重力的关系,来到火星之后能量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让他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人’,所以这也就成了我所接演过的对身体素质有着最高要求的一个角色……腾挪跳跃、杂技表演、剑术训练,我想说的是,当约翰来到火星之后,我的身体基本上就没离开过威亚的帮助。”柯林斯则补充道:“为了能够把我们吊在半空中,他们几乎想尽了所有的办法。我的角色虽然是一位公主,品质却是与她作为一个女战士的技巧成正比的——在经过了这部影片的洗礼和磨练之后,我发现我的恐高症不治而愈了。” 但是,在那些需要以火星上的人族形象出现的演员看来,这个过程显然就要复杂得多了——以威廉•达福(Willem Dafoe)扮演的塔斯•塔卡斯为例,他是一个不到9英尺高的外星生物,长着4只胳膊,就像是一个庞然大物一样耸立在约翰的面前……让我们回到影片的拍摄现场,达福不得不通过踩高跷来达到这个角色所需要的高度,他的身上穿着一个布满了黑色圆点的灰色连身衣裤,而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在后期制作的时候为动画师们提供一个参照点,以便能用电脑重新复制出他动作的细微之处。除此之外,他的脸上也都是一些一样的圆点,这里有两架悬挂在半空中的摄像机,是专门为了捕捉他的面部表情的,科林•威尔逊描述道:“从一开始的时候,达福就已经欣然地接受了我们对这个人物的所有期待,我们只是对每一位饰演人族角色的演员传达了我们想要如何展示这个种族的特性的一些相关信息。他们与安德鲁•斯坦顿之间形成的是一种相当紧密的合作关系,几乎每一个人都认为,身为编剧之一的他,对这些人物所做出的呈现和描写,完全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不多见的机会,可以一起讲述一个新颖的好故事以及创建一个前所未见的梦幻世界。” 包括安德鲁•斯坦顿在内,他对此同样感受到的是不可思议的兴奋情绪,因为他借助这部影片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一个得到了完美的构架的原创素材,而且还伴随着它一起走进了一个未被挖掘过的电影领域,那是他从一个小男孩的时候起就一直秉持的信念和梦想,斯坦顿说:“我最终的目标就是为观众留下一种真实的余味,让他们相信这一切真的有可能发生,而且对此充满期待……那种感觉很像是在阅读科幻小说时所产生的错觉,当你让自己彻底地融入到这样一个世界当中的时候,自然会有一种光怪陆离的恍惚感。”·本片是曾经执导皮克斯经典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和《机器人总动员》的安德鲁·斯坦顿的首部真人电影。 ·影片改编自著名科幻作家埃德加·赖斯·巴勒斯创作的小说,原小说发表于1912年。原著小说一共有11本,本片根据该系列小说的第一本改编而来。 ·这是约翰·卡特这个人物第一次以真人电影的方式登上大银幕。而他登上大银幕的这一年,也恰好是这套小说的100周年纪念。 ·男主角泰勒·克奇在影片的拍摄期间,因为严格遵守制片方的食谱和进行身体训练,而忍受了痛苦的肝脏问题。到影片拍摄结束,他瘦了30磅。 ·影片最初的标题是《火星上的约翰卡特》(John Carter of Mars),可是安德鲁·斯坦顿却将它改成了《约翰·卡特》(John Carter)。 ·这是迪士尼旗下制作的第三部被评为PG-13的真人电影,前面两部是《加勒比海盗:黑珍珠号的诅咒》以及《波斯王子》。 ·乔·哈姆和乔什·杜哈明都曾经是扮演约翰·卡特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