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trangers
(2008)
锁不上的房门 《陌生人》是布莱恩·伯蒂诺身兼导演和编剧双重身份的第一部电影作品……一直以来,伯蒂诺都对那种内心复杂的角色有着高度的兴趣,简直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而由这样的角色引发出来的故事,也有如迷宫一样曲折且满是秘密。在伯蒂诺看来,第一次尝试创作电影剧本,选择一个悬疑加惊悚的故事类型,正好是一个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让观众了解自己喜好的难得机会,他说:“早在我决定写剧本之前,就已经找到了一个与电影迷们交流的最好方式,即‘吓唬’他们,当你的故事真的能够让他们不寒而栗的时候,与他们进行灵魂之间的互动也就简单容易得多了,这让一切都变得可行起来。” 最初的时候,布莱恩·伯蒂诺给完成的剧本起的名字是《面孔》(The Faces),至于《陌生人》,则是后来影片有了东家后,伯蒂诺和发行公司共同商定并更改的结果,他想通过这样一个以“伤害”为主的故事,为恐怖电影开辟一个全新的空间,然后再变相地证明一个事实:过于频繁的暴力描述,其实是一种无意义的行为,伯蒂诺表示:“无论是什么时间,犯罪的实施本来就是随机的,没有人有机会可以向受害人解释它为什么会发生,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处理这些邪恶的行为所引发的后果。”作为自己的处女作,伯蒂诺将剧本内容的基本概念圈定在了隐藏于每一个人内心的原始恐惧当中:如果你遭遇袭击,而对方的目的就是要伤害你和你最爱的人,你会怎么做呢? 在谈及创作剧本的灵感时,布莱恩·伯蒂诺也做出了相应的反省:“当代的大多数恐怖电影,都错失了一些曾经非常经典的情感过度元素,所以我创作《陌生人》的出发点,就是想写一个原始、没有任何杂质、简洁精辟的故事,围绕着很少的几个角色展开。所以我在影片中让‘受害人’以一对情侣的方式出现,我觉得这样要比硬生生被迫绑在一起的陌生人好多了,至少不会失去角色应该服务于故事的远见和洞察力,可以帮助观众以更快的速度置身于惊恐之中……我希望可以通过这两个角色,向观众传达一些与众不同的情感。” 在为剧本不间断地润色的过程中,布莱恩·伯蒂诺注意到了一个充满着想象力的与众不同的电影世界,属于另一个时代的恐怖大师们所创造的智慧结晶:“来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几部经典惊悚作品,给了我许多故事灵感,正好我也想创作一部类似的影片,挖掘一下那些处于最脆弱时刻的人物在面对危险与绝境时,会产生什么样的应激反应——这些都与70年代的电影作品所遵循的基调不谋而合。” 影片在内容上的时间跨度差不多是几个小时,开始于所有的恐怖事件发生前的那个夜晚。故事一开始,我们会看到一对正在参加大学同学的婚礼的恋人,疲惫不堪再加上有点微醉,克里斯汀和詹姆斯离开了酒宴,回到了他们的度假屋休息,不久之后,他们突然受到了三个戴着面具的入侵者的连续袭击……这样的内容设定本来就容易让人陷入无助的恐慌当中,但这还不是最恐怖的,如果你知道这部由布莱恩·伯蒂诺自编自导的影片,其实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体会,会不会有背脊发凉的感觉?伯蒂诺回忆道:“可以说,《陌生人》的一部分内容一直埋藏在我童年的记忆当中,我记得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小孩呢,一天晚上,父母都出门了,突然有人敲我家的门,妹妹大胆地隔着门问对方找谁,那人说了一个我们听都没有听过的名字……后来,我们发现这个人不仅敲了我家的门,还去了这个地区的其他几户住房,如果确定家里没有人应门,他就会与同伙闯进去偷东西--所以我还希望通过影片给大家灌输一个安全意识:当有人敲门的时候,你可以不开门,但最好应声,否则也有遭遇危险的可能。” 关于影片 2004年秋天,布莱恩·伯蒂诺将完成的剧本交给了自己的经理迈克尔·康纳利,通读故事之后,康纳利觉得自己就好像被通上了电流一样,浑身一振,他有一种预感,这样的故事,肯定很容易就能找到为其投资的电影制作公司。于是,康纳利将剧本带到了眩目娱乐公司,交给了制片人桑尼·墨海和他的同事兼好友罗伊·李以及道格·戴维森,他们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似乎找到了一个区别于当今主流电影浪潮、非常有特色的故事构架,墨海表示:“与别的恐怖电影比较一下,你就会发现《陌生人》里极为明显的不同,与我们公司之前制作的同类型电影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剧本中所提供的那个故事,是如此地真实,看完之后你甚至会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同样的事情,完全有可能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另外,桑尼·墨海还意识到,自己深受剧本吸引的原因,并不只是源于布莱恩·伯蒂诺在语言运用上的魅力,还有贯穿故事始终的那条爱情线让人心碎的结局,他认为:“《陌生人》在讲述了一场恐怖的遭遇的同时,还阐述了一种爱情观,两位主角克里斯汀和詹姆斯真正关心着彼此——这在同类型电影中,是一个不多见的元素设定。” 眩目娱乐公司最终买下了《陌生人》的制作版权,这让布莱恩·伯蒂诺颇有点洋洋得意的自豪感,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能如此顺利的卖出去,实在是幸运至极,伯蒂诺笑着说:“我现在终于能够确定,以后不用再以打杂的身份出现在电影片场了。”当伯蒂诺忙于修改剧本,让整个故事更有力度、更有紧绷感时,另一家电影公司也加入到制作的行列,那就是曼戴特影业,之前因为两部重拍片美国版《咒怨》和美国版《咒怨2》在票房方面大获成功,而尝到了不少恐怖电影的甜头,所以他们对《陌生人》也抱有着相似的期待。很快,剧本就在罗格影业的推动下开始了前期制作和准备工作。 可以想见,几位制片人咨询过多个有可能给影片做导演的人选,但是所有人无一例外都想人为地插手剧本,将整个故事改成更符合他们风格的作品……思量再三,制片人们决定将布莱恩·伯蒂诺也纳入考虑范围,继而发现他很快就从其他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他们意识到这个男人对《陌生人》已经根深蒂固的视觉想象,让他成为不二的完美选择,伯蒂诺回忆道:“在这一方面,我们总算是达成了共识,他们都认为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人,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可以保持住剧本的原创灵魂和倾向性。”不过这对于第一次做导演的伯蒂诺来说,并不若想象中的那般简单,他继续补充道:“虽然走进电影片场,我的身份就是导演了,可是我却时不时地会和那个编剧的自我进行争论,好在此前和故事有关的走向以及角色之间的平衡关系,已经得到了认可,否则我真怕自己会得人格分裂。” 有了一个前期准备充足的剧本在手,布莱恩·伯蒂诺对电影快点开拍的渴望也就越来越炽烈,他迫切地希望可以尽快给《陌生人》中的两位主角找到合适的扮演者,要求他们不仅要拥有足够的“精力”,可以承受在一个致命的夜晚长达几小时的追踪和伤害,还得具备着不容忽视的大银幕魅力,让观众甘愿和他们一起在恐惧中沉沦……伯蒂诺非常满意地找到了符合想象的完美人选,那就是在电影工业中人气非常高、却鲜少出现在恐怖片里的丽芙·泰勒,还有《黑夜传说》和《黑夜传说2:进化》中那位心不甘情不愿的狼人斯科特·斯比德曼。 看点 利刀、烛台、木柄斧头、双管猎枪、破碎的香槟杯...,一桩发生在偏远郊区的未解真实案件,直接催生了《陌路狂杀》。而世人最恐惧的场景之一,莫过于疑神疑鬼的恐怖莫名成真。深夜,反锁的室内竟闯入了陌生凶手,从此只能拼死拼活逃出升天--听起来如此“真实”的情节,绝对是每个人不愿发生的噩梦。 自打日式惨白女鬼开始在好莱坞嚣张泛滥,“传统”的蒙面虐杀狂便成了弱势消遣。可重拍版《万圣节》和《灯红酒绿杀人夜》的票房飘红,似乎都映证出面具杀人狂的势力强大、影响深远。不过,暗藏杀机的本片,能从去年8月转杀到今年5月暑期热档,除了借“面具杀人”的势,也免不了托“绿巨人新欢”丽芙·泰勒的福。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公主”,这次不但要轻解罗裳展现出浴美态,还将为了求生血浴衣衫惊声尖叫,成为绝对的卖点。和她一同陷入战栗空间的,则是多年前大热美剧《大学生菲莉希蒂》里的一号帅哥斯科特·斯比德曼。 电影的另一个诱惑,来自于出生于澳大利亚的超级名模嘉玛·沃德。这个一张娃娃脸走红全球的漂亮女模特,虽然是因为精致的脸庞被挑中出演,并在其中尽显窈窕身材(幸而丽芙·泰勒也是个高挑美眉),但在片中却几乎全程隐藏在面具之后,因为她正是虐杀成性的蒙面陌生人之一。 其他 时光倒回两年前,28岁的布莱恩·伯蒂诺还只是个普普通通的灯光指导,成天在广告和低成本片片场卖力,只希望攒够工时加入电影公会;如今,这个德克萨斯州小子却稳坐导演之位,查理兹·塞隆(《女魔头》)、桑迪·纽顿(《碟中谍2》)等美女争先恐后希望在他的导演处女作中露脸。 一切源自美国影艺学院举办的年度剧本选拔(Nicholl Fellowship),初生牛犊的伯蒂诺抱着侥幸心理寄出了《陌路狂杀》的剧本,虽未能获得首奖,却当即得到了出品《美版咒怨》的娱乐公司青睐,斩获不小。因此信心大增的他,立即辞职,带着剧本迅速打动了好莱坞制片大鳄杰瑞·布鲁克海默,收获六位数字的酬劳。 不但如此,伯蒂诺的好运气接踵而至。当《一小时快照》的导演坚持要在摄影棚中搭建实景,拒绝以少于4000万的成本制作该片之后,这位好莱坞新人终于得到了编导双兼的机会(也为了庆祝,买到了了平生第一套西装和电视机)。3周时间,千万美元预算,亲赴偏僻之地拍成的电影能不能把荒野被困渲染得惊心动魄,能不能让人心有余悸地锁门闭户检查安全,将会是他会不会一举成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