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宝奇兵4

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

(2008)

近20年的漫漫长路   地球人都知道,哈里森·福特第一次作为印地安那·琼斯博士挥舞着长鞭、满世界地乱跑,是在1981年的《夺宝奇兵》中,随后又分别凭借着1984年《魔域奇兵》和1989年的《圣战奇兵》,以相同的身份回归……打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被定位为5个系列故事连接而成的历险传奇,可是反观前三集的一气呵成,却偏偏在三与四之间卡了壳。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关于《夺宝奇兵4》的传言就没有消挺过,不过下决定的时候,制片人乔治·卢卡斯--也是角色的创造者,与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就意识到,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好的故事,他们是永远都不会出手的,没想到这一等,就等了整整19年的时间。   既然中间经历了如此漫长的等待,如果仍然要假装印地安那·琼斯博士就有如80年代时那般“年轻”的话,那就是电影人的愚蠢了,最终,乔治·卢卡斯与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共同决定将《夺宝奇兵4》中的故事的发生时间定在1957年,也就是第三部《圣战奇兵》结束的19年后--让虚拟的世界,第一次与现实世界的时间流逝保持了一致。哈里森·福特对于这样的安排感到很是满意:“可以说这部影片是我目前最期待的愿望之一,我变老了,我的角色也老了,那种感觉就好像是戏里戏外的我在照镜子。”福特是否仍然能够以一个动作英雄的形象来征服观众?已经成了围绕着《夺宝奇兵4》产生的众多疑问中最受关注的一个,可是斯皮尔伯格有严格的“保密”规定,甚至就连派拉蒙影业的市场营销部,也不允许以任何理由去观看拍好的胶片,看来这个问题,只有在影片公映的那一天才能揭晓谜底了。   还记得那个美丽、勇敢、留着黑色头发的玛丽昂·瑞文伍德吗?印地安那·琼斯博士的爱人,她又回来了,仍然由凯伦·阿兰饰演。虽然她今年也有56岁了,可是看起来和20多年前相比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变化,期待他们可以继续那种在经历南美洲的丛林危机时却仍能嬉笑怒骂、互相嘲弄的胆色……哈里森·福特加上凯伦·阿兰,一群“老帮菜”自然没什么搞头,所以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在影片中给印地安那安插了一个伙伴马特·威廉斯,由21岁的希安·拉博夫饰演,他因为去年的《变形金刚》和《后窗惊魂》而一举成名--斯皮尔伯格恰好就是《变形金刚》的制片人之一。强有力的肌肉埋下的是一个伏笔,拉博夫决定借用《飞车党》中马龙·白兰度那种非常反叛的小阿飞式的人物性格:穿着皮夹克、摆弄着弹簧刀、骑着重型机车。而从他的名字上,我们还可以稍微窥探一下他的出身,“马特”在英语中有“杂种”、“未知的血统”的意思,那么这个年轻人到底是不是印地安那和玛丽昂的孩子呢?他真的可以接替印地安那,成为未来的新一代英雄吗?   凯伦·阿兰至今还记得2007年1月的某一天,电话铃声响起的那一刻,当时她正在位于马萨诸塞州柏克夏县的家中过着充实富足的安逸生活……电话的另一头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他上来就问:“我打赌,你肯定知道我为了什么打这个电话。”阿兰一头水雾,搞得斯皮尔伯格很是郁闷:“难道你都不看电视吗?”随后,斯皮尔伯格难以抵制兴奋的情绪,自己说出了答案:“已经正式宣布了,我们要拍《夺宝奇兵4》了,你猜怎么着?你也有份!” 编剧五虎   可能是由于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凯伦·阿兰已经听了太多有关新一集“印地安那·琼斯”电影的那些悬而未决的传闻了,所以她已经将“不信”当成了一种习惯。阿兰的这种反应可以说是很正常的,因为在经历了那么多真真假假的消息之后,是人都会产生一种不真实的麻木感。90年代初开始,各类剧本就以没办法计算的数量陆续抵达,其中总共有5位编剧的作品,暂时占据了比较关键的位置,进入了“待定席”。由于他们需要奉献出的,是能够同时满足乔治·卢卡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和哈里森·福特三个人的故事,再加上这老几位也没有说死了一定要拍《夺宝奇兵4》……就使得这完全变成了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编剧大卫·凯普说:“这三个人偏偏又都是那种个性出众、固执己见的武断之人,所以想要同时得到他们的首肯,还真不是一简单事。”可能是因为凯普之前曾为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和《世界大战》写过剧本,所以他也就成了最“靠近”《夺宝奇兵4》的编剧。   给《虎胆龙威》做过编剧的杰布·斯图尔特(Jeb Stuart),也曾用一个完整的剧本几乎“触摸”到了《夺宝奇兵4》的边缘,整个故事都是根据乔治·卢卡斯比较中意的一个灵感而引发出来的。卢卡斯认为,前三部“印地安那·琼斯”电影都是在模仿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历险系列,故事背景自然也需要定位在那个充满了特色的时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地安那·琼斯博士也在慢慢“变老”,由此进入五十年代,风格当然也要随之切换才合理。那个时候的故事,不是外星人乘坐宇宙飞船入侵地球,就是有军队在后面步步紧逼……所以总的来说,斯图尔特的剧本就是顺着卢卡斯的思路创作出来的,却仍然不幸地受到另外两人的反对,卢卡斯回忆当时的情景:“哈里森·福特说,‘别指望着我会出现在这样一部影片中。’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也是一味地摇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至于另外两位编剧杰弗里·鲍姆(Jeffrey Boam)和M.奈特·沙马兰的名字的一闪而逝,也只是引起了三个人之间更激烈的争吵和更大的分歧而已。随后,因为《肖申克的救赎》和《绿色奇迹》而备受瞩目的弗兰克·德拉邦特也拿出了一个剧本,并花了两年的时间进行修改,印地安那·琼斯博士的旧爱玛丽昂·瑞文伍德的回归,即源于他的建议……作为这个系列故事的狂热粉丝,德拉邦特还曾为乔治·卢卡斯于90年代初制作的电视系列剧《少年印地安纳琼斯大冒险》工作过。然而大出德拉邦特意料之外的是,他的剧本让斯蒂文·斯皮尔伯格非常地满意,却被拦在了卢卡斯那里,而且在没给出任何缘由的情况下,就给彻底地否决了。德拉邦特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在去年的影片《迷雾》的发布会上,他还公开表示,卢卡斯拒绝剧本的行为,是极其愚蠢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因为“外星人入侵”的这种时代特色,才引发了“水晶头骨”这一全新的概念,乔治·卢卡斯表示,自己从很多年以前就开始琢磨“水晶头骨”背后可能会隐藏的一些秘密了……差不多2006年前后,大卫·凯普正式受邀加入到剧本的创作组中,这时候留给他的工作就相对简单多了,他只需将一些已经确定的故事成分以一种合乎情理的方式进行接合,然后再将自己的想法也融入其中即可。 严防死守的保密措施   即使希安·拉博夫已经确认会出演《夺宝奇兵4》,可是他想看剧本的时候,却必须得去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办公室“签到”,而且还不准把剧本带离那里……直到影片正式开拍的前几天,他才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剧本拷贝,拉博夫说:“我自己也很少遭遇这样的情况,因为在开拍之前,我有责任为自己的角色做一些相应的准备,可是连剧本都没有,我也就只能干耗了。”不但如此,当拉博夫拿到剧本之后,还发现每一页上都印有条形码和水印,这样就没办法复制了。斯皮尔伯格之所以费尽心机做到万过一失,就是怕提早拿到剧本的演员有“泄密”的行为出现,拉博夫甚至开玩笑说:“我产生了一个不祥的预感,斯皮尔伯格肯定派了大批的狙击手跟踪我们,一旦发现我们中有人接触小报记者,直接一枪把我们毙了。”   为什么非得把气氛弄得如此恐怖?其实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最痛恨的事情之一,就是观众在走进电影院之前,得到了一些他们不应该知道的电影信息。2007年,在6月中旬到10中旬的拍摄期间,片场被弄得就好像是一个“证人保护”计划,几乎做到了水泄不通。当斯皮尔伯格带领剧组去位于康涅狄格州的耶鲁大学实地拍摄的时候--这部分拍摄的是印地安那·琼斯博士所在的马歇尔大学的场景,围观者用手机拍下了一系列有关哈里森·福特和希安·拉博夫机车追逐的画面,还有视频,都发到了网上。这种行为引发了斯皮尔伯格的愤怒,他随即要求在拍摄的地方建立起了高达9英尺的障碍,足以阻挡任何旁观之人的视线,拉博夫说:“我们不得不在戏服外面套一件长袍,还戴着兜帽,就好像我们是一群见不得光的罪犯。剧组还要求我们在戏外尽量不要碰面,我们都是被分开监管的,直到拍摄的时候才能在片场见到其他演员。”   当拍摄工作回到洛杉矶后,大部分的场景都是在五个完全分开的摄影棚中完成的--这自然也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有意为之,为了能够提供更加安全的保密措施,他不希望所有的场景都建在同一个摄影棚中。那段时间,摄影棚的保安不但增加了一倍,任何人出入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尽管已经面面俱到至如此地步,2007年秋天仍然出现了两次非常严重的“纰漏”:一个扮演苏联士兵的临时演员对一家位于俄克拉荷马州的报纸透露了一些电影细节,虽然这位临时演员最终成功地劝说那家报纸将文章从网站上撤了下来,可是消息却已经在关注影片的粉丝之间流传开来了;随后,去年9月,几个小偷闯进了影片在环球公司的制作办公室,偷走了一台存着许多透露着敏感信息的照片的电脑,还包括预算与演员薪水的详细目录,好在警察参与进来后,积极破案,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就拿回了被偷走的东西。 ·制片人弗兰克·马歇尔表示,这部影片会采用拍摄前三部时的制作方法,包括使用替身演员和特技表演,同时还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CGI。 ·M.奈特·沙马兰和汤姆·斯托帕(Tom Stoppard)都曾受到委托,要给影片写一款剧本。 ·2004年4月,因为乔治·卢卡斯再一次否决了弗兰克·德拉邦特的剧本,影片也被无限期地搁置。据说,卢卡斯不喜欢德拉邦特在剧本中铺陈的那条印地安那和他兄弟之间的故事线,而这个角色也有传闻可能是凯文·科斯特纳饰演……德拉邦特曾公开“暗示”,他对卢卡斯的决定感到很失望。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找来自从《辛德勒的名单》就一直合作着的摄影师贾努兹·卡明斯基(Janusz Kaminski),取代了道格拉斯·斯洛科姆(Douglas Slocombe)--前三部“印地安那·琼斯”影片的摄影,不过斯皮尔伯格却拒绝做出改变,希望可以保留住前三部影片中有点漫画感觉的拍摄风格,这就要求卡明斯基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重温之前的作品,好学会斯洛科姆最喜欢使用的拍摄技术。斯皮尔伯格表示,他和卡明斯基不得不放下自己的骄傲和尊严:“卡明斯基必须要学会另一位摄影师的风格,而我也得尝试着重新接受这种画面,因为我已经有差不多19年的时间没接触过它了。” ·曾经参与过前三部影片的特技指导维克·阿姆斯特朗(Vic Armstrong),却很遗憾地缺席《夺宝奇兵4》,因为他正忙于《木乃伊3》的拍摄工作,所以这个位置就由丹·布拉德利(Dan Bradley)顶替了。但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早在《世界大战》期间就曾与阿姆斯特朗会过面,共同探讨了他正在构思的三部动作电影。 ·本来肖恩·康纳利是要在影片中客串出演的,他的角色是印地安那·琼斯的父亲亨利·琼斯,但康纳利却拒绝了这次邀约,继续享受着引退之后的快乐生活。乔治·卢卡斯表示,亨利这个角色不再出现,未必是什么坏事,只是一直期盼的观众可能要失望了。哈里森·福特甚至打趣说,自己已经老到能当自己的爹了,所以这个故事也不需要康纳利了。 ·在影片的副标题定为“水晶头骨王国”之前,许多名字都曾纳入考虑,而且还于2007年8月在MPAA那里登了记,包括“上帝之城”、“世界毁灭者”、“地球的第4个角落”、“失落的黄金城”、“盟约的探索”等等。 ·希安·拉博夫在参加2007年的MTV音乐录影带大奖时,第一次在公众面前宣布了影片的副标题。 ·这是第一部没有帕特·罗奇(Pat Roach)参与的“印地安那·琼斯”电影,因为2004年7月17日,他不幸死于喉癌。 ·希安·拉博夫于2007年4月正式签约影片,即使那个时候他还没看到剧本,却仍然为自己能够出演这样一部历险大制作而感到兴奋异常。为了给他的角色--“飞车党”马特·威廉斯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拉博夫不但反复地观看前三部影片,还给自己增了15磅的肌肉。 ·为了能够重新演好印地安那·琼斯这个角色,现年65岁的哈里森·福特每天都要在体育馆健身3个小时,按照规定吃高蛋白质的鱼加上蔬菜,就为了给自己储备体力,尽可能在拍摄的时候亲自上阵,完成一些危险的特技动作。就连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对此都感到很惊讶,他认为福特的体形保持得非常好,甚至看不出他与之前在《圣战奇兵》中的样子有什么差别。 ·制作电视系列剧《少年印地安纳琼斯大冒险》的时候,乔治·卢卡斯就一直对“水晶头骨”这个概念很感兴趣,尤其是在拍摄有哈里森·福特客串演出的那一集时。他觉得“水晶头骨”拥有着与《夺宝奇兵》中的“法柜”一样强大的故事性,但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和哈里森·福特对此却有些犹豫,认为由“水晶头骨”发展出来的内容,与之前的几部影片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了。差不多花了两年的时间,经过了不断的更新再创造,这个故事点子终于变得能够被人所接受了。 ·2000年,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才算是正式有了想要再制作一部“印地安那·琼斯”电影的念头,因为他的儿子向他问起:当时计划拍五部电影,剩下的那两部什么时候公映。 ·当有人问及哈里森·福特再次饰演印地安那·琼斯,年纪是否偏大的时候,制片人弗兰克·马歇尔引用了1981年的《夺宝奇兵》中的一句话:“时间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走过的路。”马歇尔解释说看着印地安那在不同年龄段所经历的事情,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他将面对的,是全新的未来和挑战,年龄的负担也让印地安那变得容易犯错且异常真实起来。 ·虽然老友兼合作伙伴乔治·卢卡斯采用数码的形式拍摄影片,但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却不会跟风,就连卢卡斯自己都承认:“看过影片之后,那种感觉就好像它最多是在1989年的《圣战奇兵》之后的3年内拍摄的,一点都想象不到,两部影片竟然间隔了长达19年之久。” ·2006年,哈里森·福特说如果到了2008年,影片还没有提上日程的话,那么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都会放弃它……没想到这样的话刚说出去没多久,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就找到了他感兴趣的故事点子。 ·为了与之前的三部影片保持一致,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决定用传统的电影技术拍摄《夺宝奇兵4》,然后把使用CGI的次数尽量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然而在拍摄的过程中,他保守的估计了一下,竟然有差不多30%的特效部分都需要在后期制作时由CGI进行处理。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特别选择了俄国演员来饰演俄国士兵,这样他们的口音听起来更具有可信度一些。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将这部影片描述成是“饭后甜点”,以弥补他之前在《慕尼黑惨案》中为观众造成的“苦涩”。 ·编剧大卫·凯普将之前专门为影片创作的所有版本的剧本都看了一遍,保留了他觉得还算不错的一些细节部分。他尝试着不要将自己的剧本定位在“粉丝级别”上,避免任何有指代倾向的元素的出现。凯普表示,他不得不“照顾”一下哈里森·福特的年纪,同时还得将目标瞄准在结合了历险和幽默的第一部影片上,不能像第二部那般黑暗,更不能像第三部那般充满戏剧性。 ·约翰·赫特想先看过剧本之后再决定自己是否签约这部影片,虽然他之前早就听说过了,很多人在没看剧本的情况下,光是冲着导演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就接下了角色,但赫特并不想在冲动之下做出后悔的事情。于是,斯皮尔伯格特别委派了一个人,拿着剧本从洛杉矶来到伦敦,于下午3点将剧本交到赫特的手中,然后在同一天的晚上8点,那个人再次出现,拿回剧本并在第二天一早返回洛杉矶。 ·在耶鲁大学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制片人弗兰克·马歇尔表示,影片中的那个虚构且规模不大的马歇尔大学,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还打趣说,如果自己姓耶鲁的话,那所学校就能叫耶鲁大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