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

Van Gogh

(1948)

本片导演阿兰·雷乃(Alain Resnais)1922年生于法国瓦纳市,1943年入巴黎高等电影学院学习剪辑。在1959年因执导故事片《广岛之恋》而一鸣惊人之前,他的电影创作活动主要是在纪录片方面,并成为二战后法国纪录电影学派“三十人集团”的核心人物。1940年代末到1950年代初,雷乃拍过一系列美术纪录片,本片即是其中的一部。本片的表现手法,正如雷乃在本片的片头字幕上所说,就是“仅仅通过绘画作品展示这位伟大现代画家的生命传奇与精神历险”,探索“绘画作品中的形象和事物能否在电影叙事中取代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和事物,以及观众能否接受这些形象并顺利进入画家的内心世界”。   关于“三十人集团”,萨杜尔介绍说:“在1958年之后组成‘新浪潮’的那批人中,有一部分是从拍摄短片成为导演的。以‘三十人小组’(即本文所说的‘三十人集团’)为中心的法国纪录学派是战后世界上最优秀的一个学派。不论在影片数量与种类上,这个学派都超过英国纪录片当年取得的成绩。”接着,萨杜尔谈论了美术片及其起源(与上面提到的两位法国学者的观点有些出入):“美术片是大战期间意大利人鲁西诺·艾姆尔创造的新片种(他拍摄了《杰罗姆·波希》、《基奥多》等片),在法国也得到发展。其最有影响的人物为阿兰·雷乃。他先拍了《梵高》一片,依照梵高的绘画,有些呆板地叙述了这位大师的一生。然后他又根据毕加索的一幅绘画,在艾吕雅的帮助下,拍了《格尔尼卡》这部表现西班牙内战的卓越抒情诗篇。在这之后,《雕像也在死亡》(与克里斯·马凯合作)一片因为涉及殖民地化和黑人艺术的毁坏而被检查机关禁映。《夜与雾》是一篇对纳粹集中营灭绝人性的暴行感人而含蓄的控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