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Flight
(2008)
矢口史靖聚焦民航界 打造前所未有的航空电影 2008年的初冬,以《五个扑水的少年》、《摇摆少女》两部校园青春片树立起独特风格的矢口史靖导演为我们带来了聚焦民航界的全新之作《愉快的飞行》。自04年的《摇摆少女》之后,矢口很久没在影坛冒头了,四年里他只应邀拍摄了一部短片。这部让人期盼已久的新作引来了各界的关注,人们都很好奇,矢口为何从青春题材转型到了航空题材。矢口解释了拍摄此片的动因:前两部电影讲述的是“青春年华的少年人一起去完成一桩困难的任务,我觉得自己已经把要拍的东西都拍出来了。接下来,我想描画他们长大之后的情形,让工作年龄的人们成为主角拍一部航空片,应该会很有意思。”从矢口的发言中,可以一窥新片与旧作的异同,《愉快的飞行》其实未脱大家合力完成某项任务的主线,只不过这个任务并不太离奇,而且主人公们被置换成了大人。 矢口史靖本人是个航空电影迷,他从小就爱看空难片,差不多从好莱坞引进的这类电影都被他看遍了。以前他曾梦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也来拍一部这样的电影。然而有意思的是,当梦想成真时,矢口却拍出了一部颠覆传统航空题材的作品。历来,这类电影若非灾难惊悚即为反映飞行员或乘务员的故事,而《愉快的飞行》却涵盖了民航的各个角落,真实贴切地反映出不为我们所知的平凡而有趣的民航世界。其实,最初矢口考虑模仿好莱坞拍一部空难片,但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他改变了想法。“我发现原来好莱坞的那些电影都是夸张的虚构,与客机相关的人们有那么多有意思的故事,却遭到了忽视,这实在可惜。一场飞行的主角并不只是坐在小小驾驶舱里的人,它与地面和空中的许多人有关,这是团队合作的结果。” 矢口花了两年时间,对国内外百多位民航相关人士进行了采访。这番调查不仅让他意识到飞机出事的几率其实非常低,而且也让他了解到巨大的机体得以顺利升空关系到无数人的努力,他们的认真、乐观、笑容、情感、紧张、放松……是更值得去刻画的东西。于是,矢口改变初衷,打造出了一场“愉快的飞行”。 全日空全面协拍 呈现最真实的民航世界 本片获得了ANA(全日空)的全面协助。ANA从五个部门派出了三十名代表组成“快乐飞行计划本部”从方方面面为摄制组提供帮助,他们的工作包括剧本修订、安排外景场地、技术指导、服装出借、乘务顾问等,甚至还组织了本公司员工作为群众演员参与拍摄。 最引人注目的是,ANA将一架实飞用的波音747-400客机无偿出借十五天,供摄制组在机舱内外拍摄,此举是日本航空史上的首次。另外,摄制组还在东京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关西国际机场、福冈机场、全日空飞机整修工厂等处大规模拍摄外景,这是日本影史上的首次。实地实物的拍摄为影片带来了独一无二的临场感。 不过这样华丽丽的大阵仗,也有产生“副作用”的时候。比如在747-400内部拍片的时候,由于没法开窗换不了气,再加上灯光的作用,现场又闷又热,大家都脸色苍白满头大汗。导演还透露一个大麻烦——厕所太远。飞机里的机械设备如果打开就会发出杂音,影响录音,因此机内设施一概无法使用,也包括了厕所。而狭小的走道上有挤满了摄像器材,要进进出出变得十分麻烦。因此上厕所成了一大麻烦事。 演员阵华丽多姿 绫濑遥实现空姐梦 这部人物众多的群像剧演员阵容十分强大,既有绫濑遥这样的当红小字辈,也有寺岛忍、田边诚一这样的中坚实力派,还有时任三郎、小日向文世、竹中直人、岸部一德等众多经验丰富的老将助阵。 不过,本片的主要演员并不是根据知名度刻意安排的,他们全部都是通过试镜选拔出来的。矢口导演选择演员的标准并非能否吸引眼球,他反而希望找到没有过多明星气的演员,贴近民航人员形象,具有亲切感是选人的重要标准。 演员们在开拍前都经过了严格的相关培训。分别饰演正副机长的时任三郎和田边诚一连续数日接受特训,每天八小时,其中包括四小时的理论讲解和四小时的飞行模拟训练。 绫濑遥等人则与ANA的空姐一起接受空服培训。其中强调安全保障的一面特别让演员们感到吃惊,比如对旅客必须斩钉截铁地说明,声音要低要大。此外,最不容易的事情是微笑,身在飞机上的空姐,四周都是乘客,无论何时转头都要保持合适的微笑很难做到。虽然有点辛苦,但对于这次拍摄,绫濑遥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她小时候曾经梦想过长大当空姐,此番可以说是实现了空姐梦。• 矢口史靖以前很害怕坐飞机,但拍完这部电影后特别想坐飞机。 • ANA提供的波音747-400机号为JA8096,在拍片过程中,矢口导演将这驾飞机称为“她”。 • 制作方在日本二十五个城市的二十五个机场为本片举行了宣传活动。 • 2008年11月7日,世界首次空中试映会在从羽田机场飞往关西机场的飞机上举行,播放的电影自然就是《愉快的飞行》。 • 矢口史靖在收集材料的时候捕捉到了两桩特别有意思的事,一是机场很容易有鸟类聚集,而飞鸟卷入引擎会发生危险,因此机场有专门的巡视员负责赶鸟。另外,发生状况的时候机内的空乘人员和机外的地面人员会展开激烈的竞争。这些内容都被编进了影片的剧本里。 • 2008年10月26日,本片首映式在美国举行,放映厅是波音公司的发祥地西雅图“The Museum of Flight”中的会议厅。有三百位民航相关人士前来捧场,除了ANA的约二十名驻美人员是日本人,其他都是美国人。设计开发波音747飞机的约瑟夫·F·萨达也对影片大加赞誉。 • 本片于2008年4月10日开拍,6月上旬杀青。 • 本片主题歌是西方乐团重量级人物——已故的弗兰克·辛纳屈﹙Frank Sinatra﹚的《Come fly with me》。此歌收录于五十年前发卖的畅销同名大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