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and Death
(1975)
影片的主要拍摄地是匈牙利,某些场景在巴黎拍摄;伍迪·艾伦在《爱与死》之后在纽约以外的地方拍的第一部电影是1996年的《人人都说我爱你》。 影片结尾处在麦田的那场戏在视觉上模仿了英格玛·伯格曼的经典《假面》,并列的面孔是伍迪·艾伦向伯格曼的经典镜头致敬。 影片本来采用伊果·费奥多罗维奇(Igor Stravinsky)的音乐作为原声,但伍迪·艾伦认为那样让某些场景“不好笑”了。他发现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Prokofiev)轻快的音乐更适合《爱与死》。 在影片中,穿插于男主角鲍里斯和女公爵情爱戏的狮子雕像以及士兵被穿过眼镜的子弹射杀的镜头都模仿《战舰波将金号》里敖德萨阶梯一幕。 影片中伍迪·艾伦拿着蝴蝶标本和捕蝶网去参军的片段是在向俄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致。 影片中有关哲学的争论(比如“主观性是客观的”)与影片标题“爱与死”都来自于俄国哲学家乔治·伊凡诺维奇·葛吉夫(G.I. Gurdjieff )和 彼得·邬斯宾斯基(P.D. Ouspensky)的作品。 男主角鲍里斯朗读出了他写的诗的片段“I should have been a pair of ragged claws scuttling across the floors of silent seas”,他随即宣称诗写得“太多愁善感”了。这句诗的原作者是托马斯·艾略特,选自他的诗集[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 当鲍里斯的父亲去监狱看望他的时候,他告诉鲍里斯“邻居卡拉马佐夫兄弟告诉他拉斯柯尼科夫杀了两个女人”的事情。拉斯柯尼科夫是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典名作《罪与罚》里的男主角,他在小说里杀了两个女人,随后受到良心谴责;《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另一巨作。影片里这段对话还包括了“群魔”,“少年”,“白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赌徒”,“双重人格”等词语,这些都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写的小说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