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Trinian's
(2007)
幕后制作: 1941年,英国漫画家隆纳德·赛尔(Ronald Searle)发表了他的第一部漫画作品St. Trinian’s。之后,他被卷入二次世界大战。在从新加坡获救归国后,隆纳德? 赛尔重拾画笔继续创作出多部St. Trinian’s。在他的笔下,St. Trinian’s学校有着奇异甚至堕落的校风:该校女生身材容貌姣好,偏偏抽烟喝酒无所不能,兼具自由放纵的灵魂以及善良的心性。这种颠覆性的夸张风格正好迎合了二战时传统崩塌,百废待兴的民众情绪,从此St. Trinian’s成为了“迷人坏女孩”的代名词。 从50年代开始,英国著名的Ealing工作室便将St. Trinian’s陆续搬上荧幕,先后拍摄了四部黑白改编电影。当时,Ealing工作室深谙英式幽默和观众心理,拥有忠实且庞大的家庭观众群,制作出的影片极受欢迎,不仅为公司赚得市场份额和业界地位,还进一步的促进了St. Trinian’s学校的深入人心。 时至2007年,巴纳比·汤普森( Barnaby Thompson )想要重振Ealing工作室的昔日雄风,最便捷又最具挑战的方式无疑是续拍《乌龙女校》,这部代表着英国传统喜剧风格和Ealing工作室昔日辉煌的电影。然而,在电影市场已经高度全球化的今天,Ealing工作室要讨好的不再单纯是英国观众。如何让漫画所包涵的传统智慧和英式幽默为全世界的电影观众所接受?这是摆在巴纳比?汤普森面前的最大难题。 另一个难题则是英国政府对《新乌龙女校》加征重税。这极大地提高了影片预算,几乎造成影片的停工。最后,巴纳比·汤普森争取到了英国电影理事会的资助才渡过这一难关。据说,电影理事会也是因为认可St. Trinian’s这一传统系列电影对英国电影工业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才作出这一决定的。看来,钱和认同感,并不单单是影片中的St. Trinian’s学校所要面临的问题。 作为担负着重树公司形象重任的关键影片,《新乌龙女校》在制作上也毫不含糊。除了请来老戏骨鲁伯特·艾弗雷特(Rupert Everett) 以及科林·费尔斯(Colin Firth)担纲主演,把握住影片的整体基调以外,该片在学校女生的人选上也做到一丝不苟。观众可以在影片中找到因出演美国连续剧《橘子郡男孩》(The O.C)而为世人熟知的米莎·巴顿 (Mischa Barton)的身影。在《橘子郡男孩》中,米莎扮演的玛丽莎也是一位绝对的问题少女,善良却又敏感挑剔。因此这次让她在影片中扮演一位St. Trinian’s女孩可谓是驾轻就熟。不过,米莎·巴顿还不能算本片最闪耀的漂亮宝贝。来自英国的著名娃娃脸名模莉莉·科尔(Lily Cole)也在本片中轧了一角。这位名模的银幕处女秀毫无疑问引来了众多关注,她在影片中的造型从眼镜到配饰到渔网袜都成为了一时的热闹话题。 花絮: ·本片是“乌龙女校”系列的第六部影片,距离上一部1980年版的《乌龙女校》已经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