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nion Movie
(2008)
“洋葱”的后现代生活 “洋葱新闻”算是美国最没有“公德心”的新闻网站了,风格方面很像是那种极其官方的新闻报纸,严格遵守着讽刺文学的方方面面,凭借杜撰出来的极具智慧的假新闻而赚取点击率,并迅速成名。虽然所播报的新闻都是在对当今时事的含沙射影,却偏偏以极为标准且严肃的方式呈现出来,与真正的新闻机构并无二样,造成极端的喜剧效果。 也许在好莱坞的世界里,本来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所以这种恶搞流行文化的网络报导,最终也被拍成了电影……以“洋葱新闻”为创作基础的《洋葱电影》即是属于那种由超短的系列故事拼凑起来的喜剧作品,使用的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小窍门:将里面包含的每一个片断的时间都尽量地缩短,差不多也就持续一分钟左右,然后马上切换至下一条新闻,而它的目的性也非常地明显,矛头直指这种电影类型中的准绳之作——乔·丹特和约翰·兰迪斯等人联合执导的《月亮中的亚马逊女人》。 这是一部预算成本不高的特色电影,影片仍然由一些虚假的新闻以及其它被伪装成头版头条的故事硬性支撑起来,然后再以一种充满了冒犯情绪的方式演绎出来,这种十分精确却也不太友好的恶意模仿,自然可以制造出充满了敌意的黑色幽默,举个简单的例子,莎拉·迈克埃利戈特饰演的梅丽莎·彻丽,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布兰妮·斯皮尔斯,她所奉献出来的那首《将你的爱射满我的全身》(Shoot Your Love All Over Me),简直已经到了一种不能让人容忍的邪恶程度。不过这之中最值得称道的还是那部“鸡鸡终结者”的预告短片,可能算得上是史蒂文·席格近10年来所奉献出的一次最令人满意的表演了。 喜欢挖苦人的剧作风格,再加上充满了影射性质、语调暧昧的朗读,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很有凝聚力了,不过影片的故事线很单薄,即使几近于疯狂的电影剪辑使得不同故事之间的衔接还算紧凑,也只能算是一部拼接喜剧。影片毫不留情面地对社会和政治时事进行抨击,光是这一点,就比任何一部电影版的《周六夜现场》都要显得高级一些。 未能走进影院 在正式以DVD的形式出版之前,《洋葱电影》被束之高阁了长达5年之久。让我们回到2003年的某个时间段,誓将讽刺文学进行到底的“洋葱新闻”里的工作人员集体加盟到福克斯探照灯公司,交出了电影改编权,原网站的编辑罗伯特·D·西格尔和托德·汉森着笔为影片创作了剧本,然后经验丰富的电视广告导演汤姆·肯特兹和迈克·马奎尔则将此当成了他们进军大银幕的处女作。不过影片开拍没多久,福克斯探照灯公司却以故事中的一些片断未经审核为由,刻意拖延拍摄的进度,就在两位导演失去了耐心,打算放弃的时候,一切又突然有了转机……最终,3年后,得以继续制作的影片完成了拍摄工作,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又旁生枝节,“洋葱新闻”否认了这个电影申请,不允许任何与“洋葱”无关之人将自己的名字冠在影片之中。归功于版权的法律限制和电影公司的冷漠态度,肯特兹和马奎尔只好共同使用了詹姆斯·克莱纳(James Kleiner)这个假名字,很有点现代版本的“艾伦·史密西”的味道--这是早期的美国电影工业中一条不成文的惯例,如果导演不打算在他的作品中具名,一律使用艾伦·史密西这个名字。 即使如此,福克斯探照灯公司却仍然以各种理由拒绝为影片安排公映,然后利用他们在合约中的某些特权,硬是把《洋葱电影》踹进了家庭影院的DVD流水线中,就好像是随手扔掉了一堆不起眼的垃圾一样--可能是因为受到了在线广告的限制,“洋葱新闻”虽然名声在外,但摆在眼前的事实也是不容忽视,那就是无法满足电影公司对票房的追求。这种太过接近《小银幕大电影》和《月亮中的亚马逊女人》的讲故事风格的类型电影:借用一两个贯穿影片始终的中心人物,将一些毫不相干的搞笑片断凑到一起,看来不太适合好莱坞这种效率与内容两手都要抓的顶级电影工业了。·最初的时候,这部影片被暂定于2003年后半年公映,却因为电影公司的横加干涉,始终无缘院线,并于2008年6月被直接制作成了DVD。据说发行商福克斯探照灯公司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是源于影片的试映会上的观众反响太过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