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恨晚6.7

Brief Encounter

(1945)

拉赫马尼诺夫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的使用尤其出色。影片的导演和表演炉火纯青。1974年重拍,由理查·伯顿和伊丽莎白·泰勒主演,属于失败之作。 关于影片 《相见恨晚》一片之于英国电影的意义,正如《小城之春》之于中国电影,《东京物语》之于日本电影,它在英国影评人评选的世纪百佳里高居第二位。有人将本片比作不列颠的《卡萨布兰卡》,并认为后者乃是对前者的拙劣模仿。   作为典型的情节剧,《相见恨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反社会性”,个人与社会/意识形态的矛盾在日常事务及家庭生活中无时不在地潜藏着。这完全是出于当时压抑的年代背景和观众的需要——在四五十年代的西方社会,家庭本身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压力的根源。影片的张力主要通过女主人公内心中道德与情感的强烈冲突表现出来,正如影片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所言:“请你原谅我,原谅我爱上了你。”在中产阶级的道德体系之下,盲目的爱情成为一个错误,在情感纠葛和内心挣扎之中,这个错误终因男主人公远走非洲而得到纠正,留下的是无尽的怅惘和苦涩甜蜜的回忆,而生活还要继续波澜不惊地进行下去。结尾时,女主人公坐在温暖的客厅里,对面正在玩填字游戏的丈夫,往事历历在目,爱情却已不可得,拉赫玛尼诺夫的《d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为她的复杂心境增色不少。    《相见恨晚》与《远大前程》、《雾都孤儿》并称为大卫•里恩所拍摄之英国文学三部曲,也是里恩早期小成本制作与后期大成本宽银幕史诗巨片的分水岭。本片获1946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1946年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女演员奖,1947年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提名奖。 关于改编   1935年,英国戏剧界巨擎诺埃尔•科沃德(Noel Coward)创作的剧本《平静的生活》(Sill Life)在伦敦西区上演,这部短剧仅半小时,剧中的所有故事都发生在一个火车站的茶点铺里。1945年,大卫里恩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与诺维尔•考沃合作,将这部短剧搬上银幕。   里恩通过对原剧的大胆改编赋予了该片近乎完美的叙事结构。影片采用倒叙手法,始于女主人公劳拉与她的婚外恋情人阿历克在火车站的最后一次会面,接下来的故事在劳拉回家后的内心独白中渐次有序地一一展现。影片充分运用了闪回,使甜蜜辛酸的浪漫爱情往事在劳拉的幻想中不断冲击她平静无聊的现实生活,呆坐在客厅沙发上的劳拉也因此在现实与回忆之中、在丈夫与情人之间反复穿行,最终落脚于现实,并与开头呼应,形成一个首尾相接的环状结构。     影片拓展了原剧中的单一场景,将男女主人公放置在电影院、公园的湖畔、劳拉家中、阿历克的临时住宅等等多个场景之中,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二战后伦敦的市井人生。对“火车站”这一场景的创造性运用也为此片的一大亮点:火车沿着铁轨前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画面中却忽然出现一列反方向行驶的列车,暗示主人公循规蹈矩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重大变化。两人分别时,阿历克对劳拉和她的朋友说:“不,我去科洛尔,和你们是相反方向。”车站中阴郁沉抑的灰色光线似乎从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两人的关系注定只能以分离作为收场。分离,几乎是所有文学艺术作品中婚外恋的唯一结局,或许也是最好的结局。 关于表演   由于舞台剧的繁荣,英国从来不缺好演员,本片中的演员无一不是骨灰级的老戏骨,就连几位配角都令人过目不忘。其中,阿历克的房东仅出场一分钟不到,天才导演比利•怀尔德却敏锐地洞悉了他的有趣之处,为他量身打造了影片《公寓春光》。 女主角西莉亚•约翰逊是当时舞台剧的名演员。男主角特雷弗•霍华德则在《相见恨晚》中第一次登上银幕,从而开始了他长达52年的银幕生涯。他先后出演了35部影片,其中不乏《儿子与情人》、《不列颠之战》、《雷恩的女儿》、《谍海双雄》等名作。二人在《相见恨晚》中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同为舞台剧演员出身,在他们身上却看不到任何表演的痕迹,而是完全融入到当时的日常生活之中。   或许他们过于夸张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式”的口音在如今听来有些滑稽,影片中角色的道德倾向也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但无论如何,他们在黑白光影中塑造出来的经典角色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本片选择康福斯这个北部小镇作为电影拍摄的外景地,这是因为战时电力管制,在南部英格兰拍片已是不可能。如今,那里已因本片成为一个著名景点。 拍摄这部影片的时候,扮演女主角的西莉亚·约翰逊37岁,男主角瑞克•霍华德却只有29岁,整整比他影片中的情人小了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