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ha de Passe
(2008)
《越位》的基调和沃尔特·塞勒斯1998年的成名作《中央车站》(Central Station)非常接近。阵容强大的演员班底把一个辛劳母亲和桀骜不驯儿子们的艰难底层生活演绎得真实生动。 沃尔特·塞勒斯和丹妮拉·托马斯两位导演曾在1996年的电影《异国他乡》(Foreign Land)中合作,本次再度携手。电影有多条情节主线,穿插弥合得天衣无缝,为观众展示了一幅幅巴西市井百态,令人感慨:在这座巴西最大的都市里,衣食温饱和灵魂无垢是多么难以兼备。和时下其他或浪漫离谱或场面奢华浩大的巴西电影相比(例如《上帝之城》(City of God),《贫民窟》(Lower City),以及柏林电影节获奖影片《精英部队》(Elite Squad)),该片立足现实,是一部朴实深刻的佳作。 可以说,电影是一部宗教相关电影,因为在巴西,最至高无上的宗教就是足球。两位导演大量运用绿茵场上的运动镜头营造急迫效果,电影片名“越位”也是足球术语。毫无疑问,对于电影中的每个人,他们必须小心那个不能随意越过的人生禁区。 毛鲁·皮涅罗(Mauro Pinheiro)的摄影让这座灰蒙蒙的劳作城市真实可触。演技娴熟的演员们把几个儿子青春的绝望和孤注一掷表现得非常成功。演员桑托斯看起来还不到15岁,修长健康,非常抢戏。他顺利地诠释了戏末雷吉纳尔多的光彩一幕。 沃尔特·塞勒斯强调,这部电影与丹妮拉·托马斯合导的影片与他的个人作品不同,“1995年拍摄《Foreign Land》时,我就决定每隔10到12年就与丹妮拉合作拍摄一部以巴西年轻人生活为主题的电影。片中99%的演员和剧组工作人员都是毫无电影拍摄经验的‘外行’,因为这是一部属于年轻人的电影,所以我希望整个工作团队都由年轻人组成。”片中,唯一拥有表演经验的是曾经在《中央车站》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小男孩的扮演者。他在片中扮演的二儿子是一位典型的巴西足球少年,随着18岁生日的到来,足球之梦开始变得越来越遥远。 该片通过一个“问题家庭”探讨了巴西社会的种种问题,包括足球、宗教、暴力、犯罪、种族歧视、单亲家庭、妇女权益等,导演在片中将这些问题的共性解释为“父亲角色的缺失”。“巴西是一个父亲缺席的国家。”萨勒斯说,“这是一个被父亲遗弃了的民族。我在报纸上读到,有25%到28%的家庭都是单亲家庭。所以片中所有的角色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寻找‘父亲’,他们不愿意做弃儿,没有选择随波逐流,最终,他们分别在牧师、教练、巴士司机的身上找到了‘父亲’,在挣扎和痛苦中选择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