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要案5.9

State of Play

(2009)

波折的拍摄历程   《国家要案》的筹拍始于2007年,但为何这部改编自同名电视剧的电影拍摄了近两年才杀青呢?在这两年的拍摄过程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提及这一段经历,本片导演凯文·麦克唐纳说:“问题主要还是出在选角上。一开始定下的演员因为各种原因都未能参与,我们考虑到主角是加州的人,所以也想找一个有加州口音的演员来出演本片,所以我们一直和一些演员进行洽谈、接触,这个过程持续了一年多。不过这段时间并不只是单纯的和演员进行接触,同时我们的编剧马修·迈克尔·卡纳汉也在进行剧本的再创作,你知道,这部电影有一个非常棒的电视剧在前面,我们都感到有压力,不想让观众走出影院之后,对其他人说还不如在家里看电视剧,所以我们必须得做一些修改。马修·迈克尔·卡纳汉为此专门拜访了原电视剧的编剧比利·雷,马修根据他的意见把本片的剧本改得更棒了,原来电视剧里很多没有考虑到的东西,在本片里都不再是遗憾。可以说,电影版的《国家要案》才是这个故事的最终形态。”   经历了一年多的换角风波,最终《国家要案》定下了两位主角的人选:罗素·克劳和本·阿弗莱克。对于这个结果,凯文·麦克唐纳显得比较满意:“罗素·克劳是大家很熟悉的一名男演员,我们的设计师给他创造了新的形象,相信观众看到本片,会对罗素·克劳有一种全新的认识。这部电影大部分时间的镜头都对准了两个主角,因此他们之间能否合作出充满灵感的画面显得很重要,此前我曾担心本·阿弗莱克不能很好的和罗素·克劳配合,毕竟他们的风格不太一样。我需要本·阿弗莱克变得更加成熟,他扮演的是一名政客;同时,我也需要罗素·克劳年轻一些,少一点沧桑的感觉。关于这两点,两名演员做得都很好,在片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具有说服力的,观众看到会想,你就是那个人。我很欣赏他们在电影里的第一场戏,本·阿弗莱克和罗素·克劳完全进入了状态,这段戏拍完之后片场的所有人都为他们鼓掌起来。” 主角的精彩碰撞   《国家要案》作为一部主打演员与剧情的悬疑电影,演员的表演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对于接拍《政局密云》这部电影,罗素·克劳的看法是:“我曾经看过电视剧的版本,我很喜欢这个故事,他展现了美国丑陋的一面,同时也是大家羞于承认的一面。同时我还很喜欢这个故事里的戏剧张力,观众从一开始就已经隐隐约约知道了事情是怎么样的,所等待的只是看创作者如何层层揭开故事的谜底,我很喜欢这样的故事设置,它不把观众当傻瓜,同时也不会卖弄小聪明。所以我很乐意出演这个故事的电影版本。”   本·阿弗莱克去年自编自导的《失踪的宝贝》大获好评,此番他又再度出演悬疑题材的电影,对此他说:“我知道这部电影找上我是迫于无奈之举,不过我从来没有灰心过(笑)。我在片中扮演的是一名前途无量的政客,看起来他像是男主角,实际上他不是,罗素·克劳才是(大笑)。故事围绕着我和罗素·克劳发生,是一个室内场景与对白为主的电影,希望观众不要为此看得睡着了。” 漫长的改编过程   作为一部政治惊悚片,由于题材敏感,《国家要案》从最初争取电影拍摄版权到最终确定演员阵容,再从将该故事由纸上搬到华盛顿大街实拍的过程,挑战重重,可谓几经周折,百转千回。这一切都始于才华横溢的作家保罗·艾伯特手中精彩的原始素材,由他的创作的电视系列短剧2003年在BBC一经播出,便广受各界好评,大获成功。制片人安德鲁·霍普曼坚持不懈的努力,再加上工作片名电影公司制片人蒂姆·贝万和艾里克·费尔纳的强力加盟,奠定了该剧搬上大萤幕的基础。   2003年5月,短剧系列《国家要案》第一集初现荧幕,其跌宕起伏的情节,主角斯蒂芬·柯林斯和卡尔·迈克菲尔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其各自代表的政界和新闻界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深深地吸引住了观众,从一般观众到影评家们,无一不陶醉其中。短剧收视狂飙之后不多久,霍普曼便现身伦敦,展开了与代理商之间关于该片电影版权的谈判。   最终艾伯特为他的执著所动,在自己曼彻斯特的家中会见了远道而来的霍普曼。此次会谈中,霍普特曼以其将忠于原著的承诺成功说服艾伯特并使其确信自己将是该故事搬上电影荧幕的不二人选。2004年11月,二人达成协议,之后便是漫长的改编过程,不但要将情节复杂的6小时短剧,取其精华,改编成一部电影,还要从华丽的动作片,改编成为关乎政治走向的政治片。   霍普曼回忆起漫长而又艰难的改编过程时,说到,“《国家要案》电视短剧是从原著中萃取的精华,它那么地引人入胜,让人不可自拔;它有太多打动我的地方。我总是在想,能不能把故事原封不动地搬到华盛顿?这样影片的规模会更大,涉及更高层,更激烈,当然也一样以推理制胜。”   “真正走进编辑室,才能真实体验发行报纸,追踪故事,寻求真相,以及与之相关的事情的戏剧性,”他继续说道,“短剧系列之所以大获成功,就在于故事表面上仅仅是关于政界和新闻界的,讲述的是当代的新闻媒体,商业间谍与政治阴谋。然而你很快就会发现,故事也是关于个人的,是非常主观的。它完美糅合了冲突与妥协,忠诚与爱情,权利与职业热情等种种元素,深入人心。”   艾伯特总是担心自己精心构架的故事会被误读,这也是人之常情。“在我与保罗的初次谈话中,他最关心的事情就是我们将如何把六个小时的短剧浓缩为一部电影”,霍普曼继续,“在说到电影质量的时候,我们是有共识的,那就是电影至少要像短剧一样那么出色。”   霍普曼花了数年深入开展他的设想,之后才向环球影视推出了自己的构想,之后该构想转入了蒂姆·贝文和艾里克·费尔纳联名创立的英国最成功的电影制作公司——工作片名电影公司。费尔纳渴望参与实现该构想,“和很多人一样,当年《国家要案》短剧播出的时候,我们跟着了魔一样。保罗创造了这样的一个世界:暴露人性的最阴暗面,由于贪婪,人性泯灭后的穷凶极恶。提姆和我都非常清楚,从原著以及短剧中提炼出一部引人入胜的影片,这是巨大的挑战,我相信这也是所有聪明人的想法。和安德鲁以及凯文,还有优秀的编剧团队一起,我们有信心能够完全诠释这部作品。”   筛选合适的导演的过程,也一样很艰辛。制片团队出其不意地选中了苏格兰的纪录片导演凯文·麦克唐纳。凯文以前是以拍摄纪录片为主,然而首次转型拍摄剧情片《末代独裁》,便一举成名。虽然《末代独裁》最终还摘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最终名利双收,麦克唐纳此前还是被定位为拍摄新闻行业的导演,因为他完美解析了慕尼黑奥运运动员谋杀惨案,以《九月的一天》而获得奥斯卡。他的独到之处在于从大众已熟知的定型人物身上挖掘出不为人知的一面,不管是摇滚巨星,还是电影人物,从麦克·贾格尔到霍华德·霍克斯,再到杀人狂伊迪·阿明和克劳斯·芭比,都一一得到印证。   霍普曼回想起当时的那个决定,说道,“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搜寻,最终幸运地找到了凯文,他身上凝聚了很多东西。他也看过那个系列短剧,作为一个纪录片导演,他一直在美国寻找着类似的题材,也被每天报纸上的报道所吸引。”   “当我在电视上看到《国家要案》时,完完全全被征服了。”凯文·麦克唐纳解释道,和英国的每个观众一样,爱上了这部片子,而且当时,只要有评奖,它必获奖。五年后,我收到了这个剧本,非常喜欢,但是由于太喜欢原来的短剧,所以我还是比较犹豫的,我问自己:“我怎么才能把六个小时的东西变成两个小时呢?”   麦克唐纳的目标不在简单的翻拍,“我们对外宣传我们改编的还是很多,”他说,“虽然故事梗概不变,但是加入了很多新的东西。当你意识到你不可能再造一个一模一样的精品时,你就必须得再次创作,这也恰恰就是我们所努力的。”   2007年末到2008年初,正赶上美国作家协会全体罢工,这场罢工影响到了整个美国的经济,毫无例外地也给《国家要案》的拍摄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原定的两位主角选择退出,但是制片团队坚信优秀的剧本一定会成功,所以他们毅然地坚持。而后,两位奥斯卡得主的加盟让他们的构想又重新燃起希望。 ·原本布拉德·皮特和爱德华·诺顿计划签约该片,这样就成为两人自《搏击俱乐部》(1999)之后的再度携手合作。然而由于编剧们的大罢工,剧本无法改写,于是皮特于2007年感恩节前夕退出了这一拍摄计划,取而代之的正是罗素·克劳。此外,由于爱德华·诺顿答应出演《草叶》(2009),因而也辞演该片,取而代之的就是本·阿弗莱克。 ·由于布拉德·皮特的离去,在敲定罗素·克劳出演之前,考虑过Cal McAffrey这一角色的候选者有:约翰尼·德普、尼古拉斯·凯奇和汤姆·汉克斯。 ·本片改编自BBC拍摄于2003年的同名电视剧《政局密云》,在电视剧里扮演斯蒂芬·柯林斯的大卫·莫瑞瑟与卡尔·麦卡弗里的约翰·西姆,也曾经计划在电影版本中客串一把。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