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7.8

Call of The Home Village

(1981)

创作理念

该片的文学剧本标题为《爱是无价的》,编剧在定稿时改为《爱》,但导演和编剧对这些名字都不太满意,因为比较俗套。导演考虑到真实的乡村生活图景和广大农民高尚的精神情操是他们影片创作的土壤,所以把片名定为“乡情”。[1][1]该片的导演从中国古诗词《琵琶行》、《静夜思》、乐府民歌中寻找灵感,在结构安排上着重围绕“乡情”二字,采用写意手法创造乡情田园诗的意境。在场景上也注意泥土气息,认为艺术表现愈淡雅愈好,从细节到典型环境表现得越普通、自然,就越能表现出普通劳动人民的心灵美来。[2][2]

亲身体验

编剧王一民是在鄱阳湖边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他本人的朴实自然而然地流露在作品之中。剧本中散发出来的乡土气息、诗一般的乡村风光、故乡人物灵魂的纯净之美描绘得淋漓尽致。导演胡炳榴的童年和少年也是在农村度过的,剧本一下子就勾起他对美好过去的深深回忆,他被剧本中情深意浓的淳朴爱情所吸引,要把这部影片打造出中国的民族风格。导演王进是集编剧与导演于一身的人才,他曾为了编写剧本不怕苦不怕累,长期在山区体验生活。在这部影片中,既是导演又是演员,饰演了田桂的亲生父亲匡华,将自己的才艺全部展现出来了。[3][3]

演员选择

导演第一次看到演员任冶湘时觉得她虽然和角色年龄差不多,但看起来更小,像十六岁的少女,而且外形太洋气,但接触后发现她性格很接近角色要求,就决定让她来试镜。试镜后,导演认为任冶湘的表演有激情,不做作,最终决定让她演翠翠 。但是,任冶湘在城市长大,对农村缺乏了解,一开始觉得自己的角色造型又丑又土气,导演给她做思想工作,为她深入分析角色。后来,她逐渐爱上了自己的角色,不但处处以农村姑娘的真实感情要求自己,刻苦练习划船、搬虾、车水、推磨、纳鞋底,而且,每到拍摄时,还自己给裤腿上抹些泥巴。[4][4]


参考资料

  • [1] 胡炳榴,王进.拍摄《乡情》的体会[J].电影,1982,(1):23-31.
  • [2] 少舟.追求——与导演谈《乡情》[J].电影评介,1982,(2):15.
  • [3] 谢洪详.《乡情》故土乡恋真情悠悠[N].大众电影,2020.01.06.
  • [4] 黄庆津.看花人更红——介绍《乡情》摄制组的工作[J].电影,1982,(1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