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红啊,锦红啊5.9

Keum-honga Keum-honga

(1995)

花絮 本片是关于韩国诗人李箱的生平与情感的影片,李箱生于汉城,客死于日本,创作生涯不足8年,被誉为“一代鬼才”,其中1934年连载于“朝鲜中央日报”的超现实主义诗歌《乌瞰图》(鸟字去掉一点,表示的是乌鸦从城市上空俯瞰孩子在地上奔跑的景象)可谓在诗史上留下了最耐人寻味的一笔。此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李箱文学奖”是韩国目前最具影响和权威性的文学奖项,堪比中国的“茅盾文学奖”,只不过后者以长篇小说为主要对象,而“李箱文学奖”则以中、短篇小说为主。 李箱(1910-1937),出生于汉城,原名金海卿。从小喜欢美术,善于绘画。1921年,毕业于新明学校。1926年,毕业于普成高等普通学校。同年四月。考入京城高等工业学校建筑学科(今国历首尔大学工学院的前身)。1932年3月毕业后,在朝鲜总督府内务部建筑科就职。1929年12月,朝鲜建筑学会公开征集机关刊物《朝鲜与建筑》的方面图案,李箱的设计作品获得第一名。1930年,被确诊患有结核病。1933年,辞去总督府的动作。1933年,在《天主青年》杂志发表《镜子》等几首诗。1934年,参加《九人会》,开始发表组诗《乌瞰图》,却遭到读者的强烈抗议而不得不停止连载。1937年2月,被日本警察逮捕,在神田警察督被监禁34天。由于肺病急剧恶化,从日本警方获释。1937年4月17日,在东京帝国大学附属医院辞世,年仅28岁。 在韩国文学史上,李箱往往被誉为天才。他的文学创作也包括小说、随笔以及诗歌作品。小说《翅膀》被评为最优秀的现代派作品,而李箱的诗则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因为他在诗歌创作中大胆地进行了各种尝试,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在当时可谓是最前卫的试验。比如《乌瞰图》组诗深受达达主义(Dadaism)及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以至于遭受读者的强烈抗议。《镜子》则体现了作者深刻的自我一时。然而,李箱毕竟生活在19世纪,也不免受到传统思想的约束。作为长子长孙,他也曾为挑起生活的重担而奔波劳累。《家庭》、《门阀》等诗篇足以证实显示生活给他带来的沉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