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Russia with Love
(1963)
在接受《生活》杂志采访时,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肯尼迪称伊安·弗莱明的小说《来自俄罗斯的爱情》是他最喜欢的十本书之一,制作人艾伯特·R·布洛柯里和哈里·萨尔兹曼于是决定将该书改编拍摄成继《诺博士》之后的第二部007电影,本片也正是肯尼迪遇刺前在白宫观看的最后一部电影。 弗莱明的原著是一部冷战惊悚小说,为了避免引发政治争议,制片方决定将书中苏联间谍组织SMERSH改为犯罪集团魔鬼党(SPECTRE),而魔鬼党训练场的设计灵感正源于1960年的《斯巴达克斯》。本片开创了很多007电影的标志性元素,如片名出现之前的片头桥段、布罗菲尔德的角色、邦德的秘密武器、直升机场景、后续动作戏和主题歌等。 在物色扮演塔蒂阿娜的人选时,西娃·科丝西娜、维尔娜·丽丝和安妮特·瓦迪姆都曾有望担纲,最终当选的丹妮拉·碧安琪是1960年的环球小姐,肖恩·康纳利的意向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扮演塔蒂阿娜,意大利美女碧安琪接受了英语培训,但制片方还是决定采用配音。导演约翰·福特向特伦斯·杨推荐了比德洛·阿门德里兹,在剧组赴伊斯坦布尔拍摄期间,身体每况愈下的阿门德里兹被诊断患有癌症,剧组不得不尽快完成当地的拍摄计划,以返回英国提前拍摄阿门德里兹的戏份,虽然当时的病痛已经无法掩饰,可阿门德里兹仍然坚持工作,直到最后才决定回家静养,特伦斯·杨和一位特技演员接替他完成了剩余部分。 特伦斯·杨高度关注影片情节的真实性,片头的国际象棋比赛就重现了1960年鲍里斯·斯帕斯基(Boris Spassky)战胜大卫·布朗斯坦(David Bronstein)的棋局,艺术指导西德·凯恩耗资15万美元搭建出象棋布景。值得一提的是由Q精心设计的公文包,其中除了催泪弹、AR-7折叠狙击步枪,还有飞刀和50枚金币。曾在剑桥大学做过拳击手的杨与特技协调彼得·珀金斯(Peter Perkins)共同设计出格兰特与邦德的打斗戏,该场景耗时三周才拍摄完成,罗伯特·肖和康纳利亲自完成了多数特技,过于暴力的动作场景让在场的很多剧组人员都提心吊胆。 由于阿门德里兹意外退出,编剧理查德·麦鲍姆不得不在影片拍摄期间修改剧本,为了重新构建开头场景,彼得·R·亨特在影片主体情节尚未完成之前便开始着手剪辑,亨特和杨决定将邦德的训练动作作为片头前的画面,两人由此缔造出日后007系列电影的经典Logo。虽然影片拍摄遭遇了进度滞后和预算超支的难题,可制片方早已宣布将在10月首映,剧组必须竭尽全力如期杀青。1963年6月6日,在苏格兰的阿盖尔物色快艇追逐的外景地时,杨与摄影师乘坐的直升机坠入水中,所幸的是机上乘员并无大碍,轻伤不下火线的杨仍坚持完成了当天的工作。 花絮 在拍摄接近片尾的直升机场景时,飞行员由于没有拍摄经验而距离过近,肖恩·康纳利由此险些丧命。 导演泰伦斯·杨在拍摄中乘坐的直升机曾在水上坠毁,在被营救之后,胳膊上吊着绷带的他又急匆匆的重返片场。 本片的拍摄投入为200万美元。 肯尼迪曾将本片原著列入他最喜欢的10部小说中,由此本片成为第二部007电影。 威廉·雷蒙德·曼彻斯特(William Raymond Manchester)在他1964年所著的《Death of a President》中称,本片是肯尼迪遇刺前观看的最后一部电影。 在本片中,戴斯蒙德·奥莱温利(Desmond Llewelyn)首次扮演Q,从此开始,奥莱温利出现在16部007影片中,成为扮演同系列影片中同一角色的影史之最。 本片是第一部在正式片头之前有故事情节的007电影。 本片是第一部由约翰·巴里担任首席作曲的007影片,但仍基于《诺博士》中Monty Norman创作的主题曲,约翰·巴里直到1964年的《金手指》才开始独立创作。 本片中的交通工具包括:希勒UH-12E直升机、黄色雪佛兰货车、1960年款福特Fairlane Station Wagon、威尼斯刚朵拉、魔鬼党双人直升机、Huntsman 28 和Fairey Huntress 23快艇、雪铁龙Traction Avant、劳斯莱斯银灵和宾利。只有3部007影片以宾利作为007的坐驾,其余的两部是1967年的《铁金刚勇破夜总会》和1983年的《巡弋飞弹》。 SPECTRE代表SPecial Executive for Counter-intelligence、Terrorism、Revenge和Extortion。 在影片开拍的一年前,曾考虑由希区柯克来执导本片,由加里·格兰特扮演007。 007与格兰特6分钟的打斗场景拍了两天。 维尔娜·丽丝(Virna Lisi)曾是扮演塔蒂阿娜的人选。 邦德与西尔维亚在船中进餐时,收音机中传出了本片主题歌。 布罗菲尔德这个角色在本片首次出现,而且安东尼·道森(Anthony Dawson)扮演了两次。 据说007之父伊安·弗莱明曾在片中一闪即逝,他穿着灰色裤子白色上衣,站在列车右侧的站台上。 肖恩·康纳利和丹妮拉·比安奇(Daniela Bianchi)的亲热戏在审查机构引发争议,因为魔鬼党的摄影师躲在壁橱中偷拍,英国电影审查委员会敦促本片制片人艾伯特·布罗克里和哈利·萨尔兹曼尽量删剪偷窥画面,否则将面临剪掉整段镜头的命运。 本片是第一部在片尾说道“James Bond will return in …”的007影片。 丹妮拉·比安奇、马丁·贝斯威克(Martine Beswick)和艾丽莎·高尔(Aliza Gur)都曾是选美皇后。 片头国际象棋比赛的场景拍摄耗资15万美元。 影片在伊斯坦布尔火车站拍摄时有3500多人围观,让剧组工作无法进行,后来,导演泰伦斯·杨要特技演员在一边表现惊险动作以吸引围观者的注意力,影片拍摄才得以继续。 1950年,曾有美国海军官员在东方快车上被人暗杀,本片原著的灵感正来源于此。 皮亚·林斯通(Pia Lindstr?m)、萨利·道格拉斯(Sally Douglas)、Magda Konopka、Margaret Lee、Lucia Modugno、Sylva Koscina和Tania Mallet都曾是扮演塔蒂阿娜的人选。 制片人艾伯特·布罗克里称本片与1964年的《金手指》及1977年的《海底城》是他最喜欢的007电影。 技术挽救了整部影片。 007之父伊安·弗莱明生前看过的最后一部007电影。 罗萨上校的人物原型是一位真实存在的苏联上校。 本片在英国之外的片名译为:《Love and Kisses From Russia》(比利时)、《Moscow Versus 007》(葡萄牙)、《The Return Of Agent 007》(拉美)、《Love Greetings From Moscow》(德国)、《007 In Istanbul》(芬兰)、《Hearty Kisses From Russia》(法国)、《Agent 007 Sees Red》(瑞典)、《To 007, From Russia With Love》(意大利)。 第一部获得金球奖最佳歌曲提名的007影片。 科瑞姆的扮演者比德洛·阿门德里兹在影片拍摄期间病入膏肓,1956年他出演了声名狼藉的电影《征服者》,拍摄地点在犹他州沙漠中美国进行核试验的地点附近,阿门德里兹的癌症被认为与此有关。为了给妻子留下足够的生活费,阿门德里兹接拍了本片,为了抢在他的病情恶化前拍摄,剧组调整了拍摄计划,但到最后,仍不得不在远景中使用替身。在完成自己戏份的一个月后,阿门德里兹自杀而亡。 在小说中,007的爱车是宾利。 影片在美国的映期因肯尼迪遇刺而延误。 片中交给007的分解步枪并非是特制武器,而是正规的Armalite AR-7救生步枪,这种枪实际是.22口径,而并非片中所说的.25口径,这种型号直到2005年仍在生产,它不仅体积小重量轻并易于拆卸,而且掉到水中还能浮在水面。 罗伯特·肖与肖恩·康纳利的在火车上的打戏大多都是亲自完成的。 肖恩·康纳利认为本片是所有007影片中最优秀的一部。 本片的助理导演Kit Lambert后来成为唱片制作人及摇滚乐队The Who的经纪人。 肖恩·康纳利在片中有8套萨维尔街制作的服装,每套都价值2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