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的欲望5.9

Cet obscur objet du désir

(1977)

影片中欲望的目的是隐晦的,而人性就在这隐晦的目的中更加显得复杂而难以捉摸。钱、性、爱情,还是征服的快感,所有元素都无法解释孔奇塔的行为,人心之复杂,善恶之难分都从孔奇塔莫名其妙的行为中得以揭示。布努埃尔刻意用两个演员来饰演孔奇塔这一个角色,而且没有以明显的人性二元论来区分两个演员的表演,使得原本晦涩的欲望更加朦胧迷离。  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仍旧介于超现实与现实之间的灰色地带,是典型的布努埃尔处理手法。情节越是离奇,所揭示的主题就越是清晰,欲望究竟为何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欲望已经晦涩。布努埃尔的这部辞世之作,和他的第一部作品《一条安达鲁狗》一样,留给观众无数的谜团和选择,同时也是无数的思考。 精彩瞬间:  马德奥向孔奇塔提出最后通牒,孔奇塔也向他要了钱和房子,似乎一切都已经明了,一个捕捉金龟婿的故事即将结束,而“资产阶级”的欲望也即将满足,不料孔塔奇反而变本加厉,居然把马德奥关在门外,自己和情人在门内作爱,尽情地捉弄羞辱这个“可怜”的资产阶级。  [关于导演]    布努艾尔生于1900年2月22日,卒于1983年7月29日,布努艾尔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巴黎先锋派运动,他的创作生命几乎与现代电影创作的整个历史一样长久,从最开始的超现实主义杰作《一条安达鲁狗》(1928)和《黄金时代》(1930)开始,布努艾尔用电影制造了种种梦幻和对现实的讽喻。早期作品与当时的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达利合作,有浓厚的反叙事意味,充满超现实主义诗意性质。后来进行类型创作,徜徉在现实与超现实的梦幻世界之中,体验电影叙事的多种可能性。他的代表作品有宗教三部曲:《纳萨林》(1958)、《比里迪安娜》(1961)、《沙漠中的西蒙》(1965)和女性三部曲:《女仆日记》(1963)、《白日美人》(1966)、《特里斯丹娜》(197)。在其后期的创作中,已经达到将超现实主义和叙事体的完美结合,尤以《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银河》、《自由的幽灵》等片为代表。    被誉为"超现实主义电影之父"的路易斯.布努埃尔1900年生于西班牙的卡兰达。少年时代起,布努埃尔就显露出反叛的个性,他摆脱了父母为他安排的教会教育,只身前往马德里学习艺术。大学期间,布努埃尔对刚刚兴起的电影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就到巴黎电影学院进行专门学习。毕业后不久,布努埃尔为电影语言探索者、法国导演让.爱普斯坦和马里奥.纳尔帕斯担任助手。    1928年,在同乡好友画家萨尔多瓦.达利的帮助下,布努埃尔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一条安达鲁狗》,这部电影被认为是二十年代"超现实主义"文化潮流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之作。两年后,布努埃尔再次以超现实主义风格拍摄了一部以对抗世俗的影片《黄金时代》,其犀利的批判色彩惹得传统卫道士们的恐慌。三十年代中期,超现实主义运动因几位代表人物的分裂而告一段落,但布努埃尔电影创作却没有因此停滞不前,他重新审视了超现实主义与现实生活的脱节问题,回到西班牙拍摄了一部如实反映农民悲惨生活现状的影片《无粮的土地》。此后,超现实主义与写实主义的结合成为布努埃尔毕生创作的基点,他的《白日美人》、《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等名作都是这种风格下演化的经典。    作为一个激进的无神论者,布努埃尔的作品充满了对宗教体制的腐朽和资产阶级堕落的无情批判,他因此饱受统治阶级的排斥和迫害。三十年代末期,西班牙佛朗哥专政上台之后,布努埃尔被迫离开祖国,前往美国纽约工作,几年后定居墨西哥并在当地拍摄了《被遗忘的人们》、《毁灭天使》等十余部影片。1964年后,布努埃尔将工作地迁移至电影气氛浓厚的法国,《女仆日记》、《白日美人》等经典即是这个时期的代表。1976年,七十六岁高龄的布努埃尔重归故土,在西班牙拍摄了自己的收山之作《欲望的隐晦目的》,片中妇人缝补血衣的场景成为影迷至今探讨不清的电影疑团。1983年7月,布努埃尔于墨西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