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erful Wind
(1981)
创作背景
70年代的台湾银幕是“三厅电影”(指客厅、饭厅、咖啡厅)的天下,以琼瑶作品为代表的成人童话征服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男女。因此,初执导筒的侯孝贤顺理成章推出的也是爱情喜剧:“早年看的都是主流电影,大部分都是爱情的、讲罗曼史的,开始拍电影的时候,很自然就把这当作一个题目。”[1][1]
风格初显
侯孝贤在拍爱情喜剧的同时,也有一些个性色彩的东西开始露头。比如他有意尝试同期声和非职业演员,喜欢捕捉临场感觉和气氛,或者干脆让演员即兴创作对话,再比如日后独树一帜的长镜头也雏形初现:《就是溜溜的她》和《在那河畔青草青》的平均镜头长度是11.3秒,远远超过了当时普遍的影像节奏,《风儿踢踏踩》则达到12.7秒,其中一幕田野的画面甚至足足有两分钟。后来与侯孝贤合作了多部影片的詹宏志认为,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侯孝贤的作品成为了日后台湾新电影的源头之一。[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