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rue Story of Ah Q
(1981)
名著改编有侧重
岑范导演说:“《阿Q正传》的电影剧本是陈白尘同志根据鲁迅的名著改编的,剧本本身提供了较好的荃础,我只是从电影方面做了一些加工。”他认为,文学和电影都是艺术,它们两者有相通的地方;但是文学是语言艺术,电影是综合艺术。要把电影拍摄成功,就必须根据艺术本身的规律,使小说“电影化”。要用电影艺术的特殊手段,去挖掘小说所提供的故事内容,提炼小说所体现的思想意义,弥补小说中的某些不足方面。岑范导演还具体地谈到了《阿Q正传》的改编问题。他认为,鲁迅的小说写了阿Q的一生,以阿Q为中心人物来组织故事的情节,这是有利于电影表现的,它可以使影片的内容紧凑和集中。但电影在表现主题思想方面,还应有自己的侧重面。影片着重地表现了对阿Q“哀其不幸”这一面,因为“哀其不幸”是“怒其不争”的基础和出发点。所以,影片对某些节细的处理,例如阿Q偷萝卜的那一组镜头,还是显得比较慎重,尽量地不表现或少表现阿Q身上那种浅薄的、轻浮的、油滑的习气。尽量地注意表现他固有的内在思想。[1][1]
严顺开幽默讲述初上银幕经历
鲁迅先生诞生一百周年之际,上影厂岑范导演找我,要我在《阿Q正传》中扮演主角。我听了又惊又喜。第一次上银幕就让我演个大主角,总有点受宠若惊,不敢相信这是事实:我和岑范导演素不相识,我又没有写信给他,向他毛遂自荐;我更没敲过他的“后门”(说实话,当时他家的正门在那儿都不知道)。他怎么会想到我?原来他曾到剧场看过我的戏。(幸亏我演出时比较认真)我想:“今年大概运气好”,“七十年前的阿Q大约跟我有点血缘关系,长得有点像人们想象中的阿Q吧!”一般说,准备工作做得好,能帮助我塑造角色,准备得越多,创造角色就越容易。但阿Q这个角色却不然,准备得越多,似乎觉得越不敢动。《阿Q正传》只是个中篇小说,但那些评论文章加起来却比《红楼梦》的四大本还要多得多。尤其是那些极其深刻的哲理性分析,越同意这些分析,就越难表现一个头脑简单的愚昧的阿Q。
电影对演员表演情绪连贯的要求很高。为了适应新的要求,我只得多默戏、对上、下镜头的表演记得牢一点,尽量做到胸有成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岑范导演说:“目前台上的表演只是电影中景的分寸,要使自己的表演符合变化多端的镜头,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表演幅度,这需要多实践。”刀好在导演过去当过演员,很懂表演,因此对我如何熟悉镜头感帮助极大。[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