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魁7.6

The Wooden Man's Bride

(1994)

曾执导《黑炮事件》而崛起在中国影坛的黄建新导演,杂1993年又执导了根据贾平凹先生小说改编的影片《五魁》,本片中80%的场景取自西部影城,是一部纯粹表现大陆黄土高原风味的文学电影,在影片的整体格局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其对《红高粱》的叙事结构和影像造型的临摹,其中很多仪式性的场面安排也有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影子,全片制作严谨,阐事手法亦颇有味道,台湾演员张世担纲扮演男主角五魁,并凭借本片赢得了国际影帝的荣誉。

黄建新说:“拍这种片子我发现自己没有灵气,就是没有感觉……我一个最大的教训就是:任何一个创作者,都是有很大局限的。”但是《五魁》中没有一个空间是真实的,所有的转场,组接的时空都是虚假的,但这些虚假创造了心理上的真实。影像上将有生命力的事物完全剔出影片,并将土匪杀人和被杀的场面全部省略,观众看不到过程,只有结果,大量的空挡和结果的组接,这就是《五魁》的一个基本的结构方式。或许黄建新并不熟悉这一类型的影片,之后他也未再尝试过这类的影片,但《五魁》从一个反面证明了黄建新的风格,从创造意向这一点上说,《五魁》和黄建新的其他影片是有许多共同之处的。[1][1]

《五魁》改编自贾平凹的同名小说,比较而言,影片比小说多了些硬度、力度,更突出了蛮荒色彩、西部特征:沙漠、荒原、古寨、马队、硬汉,而这些正是传奇的特征。描绘遥远的、带有异域色彩的场景,刻画夸张的或不同凡响的人物形象,叙述神奇或神秘的经历,是传奇的基本特征。相对来说,传奇受现实的真实性限制较小,而能较大程度地进行虚构和施展想象力。它不是真实生活和风俗世态的图画式展现,它的传奇故事往往具有寓言的品格。[2][2]

80--90年代之交,中国当代历史出现了一大拐点。黄建新应邀到澳大利亚访问讲学一年半左右,这于他对世界和人的阅读与思索大有裨益,既扩大了阅世的视野,也增加了人性思索和表现的参数。到他返回,却发现“一切都在变,变得我自己都很奇怪,不知道怎么办了”。国内的经济改革势头迅猛,城市经济生活日新月异,而80年代的文化精神却被推向了边缘,潮打空城寂寞回。他曾四处游走观察,寻觅重新切入当代城市生活的探索入口。终于产生了“城市(生活)百态”的审美意绪,开始了新的艺术征程,陆续拍摄了《站直啰,别趴下》、《五魁》(1993)、《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埋伏》(1996)、《睡不着》(1998)等多部影片。[3][3]

参考资料

  • [1] 网易.《五魁》:西部意向的书写[EB/OL].
  • [2] 李昺.《五魁》笔谈[J].当代电影,1994,(02):53-59.
  • [3] 陈霞.黄建新电影美学流变论[J].电影文学,2010,(1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