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导演阐述
本片导演滕文骥最初接触这个电影项目时犹豫再三,在提出两个条件后承接了导演工作:一是投资必须上千万,因为是音乐片,成本决定视听质量;二是将原定以音乐家施光南事迹的传记改为虚构人物,因为写真人真事限制太多。施光南英年早逝,他的同事、朋友,包括和他意见相左的人都健在,势必引起对号入座。为了不影响创作思路,除了和施光南夫人洪茹丁的接触外,剧组没有采访更多与之合作过的人。不限定于真人真事成就了广阔的创作空间,观众会因为片中音乐直接联想到施光南,但是在熟人眼中主角又不是施光南,可以找到一个中间点,这中间点就是其对事业毫无保留的追求,还有热爱生活但又并不追求物质条件的为人。“要塑造的是赵黎明,而不是施光南”,滕文骥认为赵黎明很能代表那一代音乐家的形象,而不是单独一个施光南,所以影片片头字幕是“献给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及所有为新中国音乐做出贡献的人”。[1][1]
选角及表演
导演选中邵兵和瞿颖分别扮演片中的音乐家赵黎明和赵黎明的妻子,主要原因是希望这两位很有“观众缘”的演员能带来较高的上座率。为拍好这部戏,找准音乐家的感觉,演员邵兵一接到剧本就开始找老师学琴,但由于时间关系,他不能从头练习基本功,只能把戏里要用的几段音乐反复练习。演员瞿颖在该片中饰演的角色年龄的跨度很大,从十八岁演到四五十岁,而且该角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命运,对她来说都十分陌生,因此她感到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演好这个角色。在拍摄中,瞿颖时时细心观察邵兵是如何对待角色创作的,认真向邵兵学习。[2][2]《春天的狂想》是滕文骥发掘新人演员袁泉的银幕首秀,当时袁泉还在中戏读大三,但已表现出很高的天赋和敬业精神,她饰演大鼓书艺人,是经过三个月学习后亲自演唱的,还有歌剧、舞蹈表演也是袁泉学习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