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5.9

Always - Sunset on Third Street

(2005)

幕后制作 怀旧   本片描绘的是昭和后期日本社会的面貌,运用CG技术营造出当时的城市风景,许多那个时代的标志性事物在影片中接踵登场。电影一开头就是载着集团就职者隆隆驶来的列车。所谓集团就职即一批中学毕业生(往往是家里的女孩或者次子)集体从乡间来到东京就业淘金,是当时的一大风潮。居民家庭中的黑白电视机、老式电冰箱都是当时的新鲜玩意儿,在镜头上一闪而过的可口可乐,有轨电车等等各种细节都散发着浓郁的怀旧情怀。其中最大的标志物就是建设中的东京塔,在当时还没有高楼大厦的东京,这个冲天而起的建筑物是如此醒目。随着片中时光的流逝,东京塔渐渐攀高,在影片的结尾,这一象征东京的建筑物也最终完工,夕阳中从昭和小街上看到的东京塔的剪影则将这充满回味的旧时代与现代连接在了一起。 梦幻   本片的导演山崎贵出生于1964年,并未亲身经历过片中的那个时代,擅长CG特效的山崎并不打算完全忠实于当时的风貌,也不过分拘泥于细节,他并不想拍摄一部纪录片式的作品。山崎将三丁目建构成了一个具有昭和时代风情但又和现实中的1958年有一定距离的小世界。这一微妙的距离感恰恰也是影片所依托的原作--西岸良平连载了30年的系列短篇漫画《三丁目的夕阳》的一大特点。   通过三丁目这个带着梦幻色彩的小世界,山崎生动地体现出战后充满青春朝气的日本人的生活趣味和精神底力——整条街的居民都聚集在有电视的人家兴高采烈地看节目,邻居们凑到研究电冰箱,这些勾起观众回忆的场面洋溢着快乐与活力,表现出那个物质并不充裕的时代人们生活的充实;影片中的人物都是些普通百姓,各自有各自的忧烦,彼此之间也不乏摩擦,却都充满了真挚的温情。山崎并没把这部作品当成单纯的怀旧片来拍,而是希望观众们意识到一些现代社会所失落的重要的东西,因此他在这部电影中打出了“爱、希望、梦想”这一大主题,使描绘细小生活场景的影片带上了沉甸甸的分量。 成功   本片上映后大获好评,吸引了约270万名的观众,票房收入达到33亿日元。该片在日本的奥斯卡——学院奖的颁奖仪式上成绩骄人,力压《蝉时雨》、《北之零年》、《亡国之盾》等大片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女配角在内的12个奖项,唯一一个落选的奖项是最佳女主角,小雪惜败于著名的大前辈吉永小百合。同时,该片在电影旬报、报知电影奖,蓝丝带奖等各种日本电影界的评奖中都获得了肯定。80年代风靡一时的偶像明星药师丸博子在片中出演典型日本式母亲,其演技大获好评,由此她受邀成为了2005年NHK红白歌曲大战的评委。 花絮 ·摄制组所搭建的布景十分逼真精致,令人一进入拍摄现场就感觉仿佛时光倒流。导演山崎贵每每在开拍前总要开玩笑地说:“大家一起到1958年去玩吧。” ·导演山崎贵养的宠物蜥蜴在影片制作期间产下一只小蜥蜴,山崎将其命名为“守屋”。(注:守屋圭一郎是影片的制作人之一) ·导演山崎和小演员们关系十分融洽,经常和他们一起玩电子游戏; ·电影最后一幕中的夕阳是摄制组在岩井市附近的利根河畔拍摄的,工作人员从中午就开始做准备,大家在冬日的冷风中等待日落,最终拍到了完美的夕阳场面; ·负责影片制作的金子坚太郎在电影中客串了一个拉车的小贩,有2秒钟的镜头; ·一平教室黑板上的值日生一栏里写着柴崎幸三和水岛爱子,这分别是摄影师和服装设计师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