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 Water
(2005)
【情定鬼水】 作为享誉世界的巴西名导,沃尔夫·塞勒斯的作品已经具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其中囊括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等55个国际奖项的《中央车站》,摘得第58届威尼斯电影节观众奖的《太阳背面》,以及最近获奥斯卡两项提名并赢得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最佳外语片奖的《摩托日记》都成为了颇具代表的经典之作。他曾是柏林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成员,2003年还被英国《卫报》评选为“世界最优秀的40位导演”。虽然就本片而言,是塞勒斯对恐怖片的初次尝试,但他对这种类型片的认知已是由来已久。 塞勒斯的父亲曾是外交官,所以他的童年是在异国他乡度过的。年幼时的塞勒斯曾患过风湿热,所以很少去户外活动。当时离住处不远,有座不大的电影院,很快,这个电影院成为塞勒斯最热衷的去处,大银幕上的有趣故事深深吸引了他,罗西里尼、安东尼奥尼、戈达尔、特吕弗等大师的作品让塞勒斯大开眼界,同时他对类型片也有了初步了解。 后来,塞勒斯对类型片的兴趣日益浓厚,在他看来,黑色电影会让观众从社会裂痕之中发现社会功能的种种弊端,而鬼故事则以恐惧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塞勒斯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库布里克因《闪灵》接受采访时的谈话:“鬼故事的需求是不朽的,这种故事不仅让人们以恐惧产生共鸣,还承认了一点,就是我们都接受死后还存在着另外一个世界。” 在塞勒斯从事纪录片拍摄期间,曾制作一部片长5小时、反映日本现代与传统矛盾的系列纪录片,为了理解遥远国度的文化,塞勒斯开始学习日本文学、电影和戏剧,观看歌舞伎和沟口键二的《雨月物语》,阅读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作为收获之一,塞勒斯体会到日本文化中对死后世界的深切探询。 在全方位的了解日本文化之后,塞勒斯对这部原本出自中田秀夫和铃木光司之手的《鬼水怪谈》的理解也更深了一步,另外他之所以看好这部剧本,还因为是由他最仰慕的编剧拉斐尔·依格雷西亚斯(Rafael Yglesias)改编,塞勒斯非常喜欢依格雷西亚斯为罗曼·波兰斯基的《死亡与少女》和彼得·威尔的《无畏》改编的剧本。塞勒斯认为依格雷西亚斯改编的《鬼水怪谈》的出色之处在于故事的多层面,影片的主题围绕母女关系而展开,类似于《中央车站》;同时还灌输进恐怖元素,有鬼魂存在;另外还有放弃和孤独的内涵;没有血腥的成份,看不到的比直白的图像更惊悚;而且最罕见的是对主人公没有任何赞颂。 塞勒斯是如此阐释影片中的人物:“片中的每一个人都存在心理障碍,除了小女孩西西,我将她视为影片的道德中心,她接受别人无法接受的东西,她能看见别人不能看到的东西,从一定意义上讲,她和艺术家的性质是一样的。” 【鬼水世界】 隶属于曼哈顿区但又隔绝于都市繁华之外的罗斯福岛(之前名为威尔菲尔岛)被导演塞勒斯选定为故事的发生地,该岛是东河上的一座2英里长的狭长小岛,曾是重症患者、精神病人和囚犯的放逐之地,多年以来,岛上的建筑多为医院和收容所,随着地产业的扩张与发展,岛上逐渐出现了一些由厚重混凝土构筑而成的后现代“野兽派”风格建筑。 编剧依格雷西亚斯说:“当你驾车行驶在雾雨中的东河大道,注视远处的罗斯福岛,它就像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中转站。”当导演塞勒斯踏上这座小岛,立即被与众不同的地形特色所吸引,他甚至想起在欧洲去过的古怪之处,无疑,罗斯福岛与影片的视觉风格很搭调。剧组开始在岛上搭建一座超过8000平方英尺的摄影棚,其中包括大厅、电梯、楼梯、走廊和上下两套公寓。 在色彩运用上,美工师借鉴了英国现实主义画家卢希安o弗洛伊德(祖父是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当代纽约画家爱丽丝o尼尔作品中的用色风格,土色、水绿、灰黑色调被大量使用,塞勒斯希望借此增强罗斯福岛与曼哈顿的颜色对比,这座小岛仿佛是被洗去所有亮色的单色世界。总之,从布景、摄影到音乐,剧组所作的一切努力都在为片中无所不在的恐怖要素--“水”做铺衬,从水渍、洗衣机、洗澡水到倾盆大雨,各种形态和性质的水充斥片中,降雨机和高压水龙让水湿透片场,阴冷灰暗的纽约春天跃然眼前。 花絮 影片的幕后阵容同样不可小觑,摄影师Affonso Beato是导演塞勒斯多年合作的老搭档;剪辑师Daniel Rezende曾在《摩托日记》和《上帝之城》中担纲;美工设计师则是《美国美人》中的Therese DePrez;负责影片音乐的Angelo Badalamenti曾为大卫·林奇的《双峰:与火同行》、《我心狂野》、《蓝丝绒》、《穆赫兰道》配乐,风格以悬疑诡异、颓废迷人见长。 剧组从1000名试镜的小演员中挑选出年仅6岁的小女孩埃里尔·加德(Ariel Gade),在鬼气森森、污水漫漫的拍摄现场,小演员表现得相当敬业,为整部影片增色不少。 达莉娅偏头痛时传来的心跳出自剪辑师Daniel Rezende的妻子的妊娠超声波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