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hé
(2005)
[关于电影] 《躲藏》是奥地利导演迈克尔·哈尼克的第四部法语作品,影片入围了2005年嘎纳电影节竞赛单元。影展期间,哈尼克在被问及该电影的创作意图时说:“这是一部个人的涉及犯罪的电影,涉及怎样控制自身犯罪的问题。这需要观众自己决定该以什么方式去观看这部电影。也许,我可以多少提出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几乎我拍的所有电影都是在探讨电影中的真实性。当人们看一部电影的时候,我怀疑是否有一种真实的概念。我经常说,一部长片也就意味着每秒种有二十四次的谎言,也许这是为真实服务的,但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 在影片中,哈尼克间接地提到了法国历史上不光彩的一页:阿尔及利亚战争。尽管在记者的访问中,哈尼克认为这是一部这非常个人化的电影,影片只是讲了一个男人的故事,但这个故事与1961年发生在巴黎一场杀害阿尔及利亚人的血案有关,但是这不是影片的全部,不是个关于法国和阿尔及利亚的故事,在谈到一个国家是否承受其历史的时候,哈尼克说:“每个国家都有一段被遮蔽的、被忘记的历史,每个国家都有,包括德国、奥地利或者中国,人们会想到这样的问题,本身就说明我们的回忆里总有这些被遗忘的部分,一个国家,一个人,随便什么事情。” 在《躲藏》中,有四名演员曾经参加过汉尼克《未知密码》[2000]的拍摄,他们是扮演女主角安娜·罗朗的朱丽叶•比诺什,扮演马基德的莫里斯·本尼丘(他也参加了《狼之时代》[2003]的演出),纳塔莉·理查和德尼·波达利戴。片中男主角的母亲由安妮·吉拉尔多扮演,她曾出演过汉尼克的《钢琴教师》[2001]。丹尼尔·奥特尤尔扮演男主角乔治·罗朗,并凭借这个角色获得2005年欧洲电影奖最佳男演员奖。 [关于导演] 迈克尔·哈尼克(Michael Haneke)是奥地利著名的导演和编剧。他是在电影氛围中长大的,母亲是一位德国演员,父亲是一位奥地利导演。他最初从事的是话剧导演工作,后来在70-80年代创作和执导了很多电视电影,曾凭借《人性三部曲》入选“十五位导演奖”。他的前作《滑稽游戏》(1997年)、《未知密码》(2000年)和《钢琴教师》(2001年)都曾入围嘎纳电影节竞赛单元,其中《钢琴教师》在电影节夺得了最佳男、女演员及评审团大奖。而《躲藏》也让他在2005年的嘎纳电影节获得了最佳导演以及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关于电影的“真实”] 影片的片名《Caché》就来自影片中那个隐藏的摄像机。我们不知道是谁在威胁主人公的生活,但这台摄像机却一直存在。有人说导演汉尼克在跟观众玩“Cache Cache”(捉迷藏)。对此导演认为媒介的客观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某种意义上,这是对电影本身的怀疑,因为虽然所有的观众都知道银幕上的事物并非是真实的,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仍在潜意识中将影像当作几乎毋庸置疑的真相的替代品。影片中,主人公的职业也被设置成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他生活里,影像已经成为习惯。但他无法窥见那台隐藏的摄影机后的人,他熟悉的日常生活于是在影像中重新变得陌生。法国学者Marc Cerisuelo在的他的著作《hollywood a l'ecran》中把这种将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电影本体的电影称为“metafilm”(超电影)。这样的电影在电影史上并不少见。也有论者认为这只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对于观众而言,影像的“真实”只是一个假定的契约。 花絮 影片在嘎纳电影节放映之后,影片各处暧昧的情节处理成为记者们在放映后的记者招待会的主要问题,但导演汉内克坚持不肯解释,他认为(观众)是自由的,怎样理解都可以。 影片的开头不知从何而来的监视录像带的情节设计,几乎和美国导演大卫·林奇1997年的电影作品《迷失的高速公路》的叙事主线一模一样。主题也有类似的地方。但两部影片的风格完全不同。 影片最令人迷惑的镜头是结尾在乔治儿子练习的游泳馆散场后的固定镜头,因为所有的人散布在镜头的各个位置,观众的视线很难集中在一处。而乔治的儿子和马基德的儿子的会面和谈话,这个重要的情节就设置就在这样散漫的空间分布中。 汉内克曾说,在原来的剧本中,本来为结尾的这个镜头中准备了长达两页的台词,让新一代的人表达自己的关系。但最后导演认为这样的结尾违背了影片的主旨,因此决定以一个无法得出结果的结尾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