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epolis
(2007)
幕后制作: 【改编自同名漫画】 伊朗,像众多中东国家在西方媒体描绘下,离不开伊斯兰极端分子的恐怖主义、宗教狂热的妖魔色彩。《我在伊朗长大》系列漫画的作者玛嘉•莎塔琵要以她童年的所见所闻,用影像和语言作辩解,将自己对于伊朗这一神秘而古老国度的个人记忆描绘出来,表达方式是轻松幽默的,画面内涵却涉及成长、亲情、宗教、政治等主题。《我在伊朗长大》系列书一共四部,分别是一《面纱》、二《安息日》、三《流落奥地利》和四《回家》。2001年在法国推出时大获好评,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全球销售二十万余册,并获得了包括2002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年度最佳漫画奖、2004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漫画奖等多个漫画书大奖。 影片正是根据玛嘉·莎塔琵的同名自传漫画改编,由玛嘉·莎塔琵和文森特·帕兰德联合执导。黑白的色调,版画般的质感,很有风格。故事背景为1979年后的伊朗,由国王专政被推翻,伊斯兰革命胜利,到两伊战争,记录的是这个文明古国历史以外的女孩生活,在纷乱变动的社会和个人日常生活夹缝中,她看到的世界,不在面纱之下,她写她流亡的朋友,不忌讳讽刺批评的父母,恋爱中的女仆,还有她小时候喜欢的作者和道听途说的政治黑幕。影片在法国上映之后,各大媒体纷纷予以较高评价,包括《解放报》、《巴黎竞技》、《费加罗日报》、《影视周刊》等数十家媒体均给出满分,还在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评委会奖。 【我在伊朗长大】 玛嘉·莎塔琵1969年出生于伊朗西北部城市雷什特,当地有世界最大的咸水湖里海的。后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长大,在那里的法语公立学校学习,之后去了维也纳,后又在1994年到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学习插图艺术。她写过几本儿童读物,创作的插图发表在世界各地的报刊杂志上,包括《纽约人》和《纽约时报》。早年在维也纳留学时,因远离故乡的孤僻气质吸引了从事艺术的人与她成为朋友;而她善感的内心和对艺术的领悟天赋使其从事插画艺术多年。莎塔琵虽然至今已经在法国生活了十几年,仍然十分怀念祖国“法国就像是我的妻子而伊朗则像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哪怕她是失常的或者是发疯的,并不会改变她是我母亲的事实。我当然可以选择自己的妻子但是我可能会选错、离婚或者和藏在另一个地方的女人一起生一个孩子”。 莎塔琵在法国的电视上看到很多有关祖国伊朗的片段,奇怪的是报导的内容都并非她生活所体验的,她开始跟很多朋友谈这件事:她不认为大家所看见的伊朗就是当地真实的情况,她跟朋友奖很多她童年时在伊朗生活的趣事。在工作室的一次聚会上,她的朋友跟她说:“你该为你的故事做些行动。”他们又为她介绍一些插画家,这也让她决定要以插画的形式为她的故事创作。她认为图像本身就是写作的一种方法,因为她能写也能画,于是就更觉得最好同时透过文字和图画的搭配创作。她又曾经把插画创作跟电影比较,作为一种说故事的经验,作者一定要先知道自己有什么想说,再发掘不同的方法并选择最佳的方式去说,像有些艺术家要强调加入音乐/声音的元素。而她在创作《我在伊朗长大》的时候,就有意识地透过插画强烈的视觉传达去书写,简单的线条所勾画友善的脸蛋,搭配占据相当篇幅的黑色背景,面纱少女、烈士、暴警……等等重复的人物图像,是她这套插画书图画的基调。 影片《我在伊朗长大》是玛嘉·莎塔琵与文森特·帕兰德的导演处女作,文森特在从事导演工作之前也是漫画家。因漫画分格与电影分镜头相类似,因此在技术方面的过渡与衔接过程中,二人可谓是得心应手。值得一提的还有,法国重量级女影星凯瑟琳•德纳芙也被吸引为该片贡献声音,出演母亲一角,而这一角色英语版的配音演员已经确定是吉娜·罗兰兹(Gena Rowlands)。 【随之而来的争议】 《我在伊朗长大》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上获得最高荣誉评委会大奖之后,伊朗本土却公开谴责该片,有关人士Mehdi Halhor在接受伊朗半官方新闻机构Fars时,评价这部电影是“一部没有真实描写伊斯兰革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影片,”这位伊朗电影机构的负责人对于影片能够获奖丝毫没有感到意外,认为“西方电影中敌对伊斯兰教就是始于法国,因而这部反伊朗的影片《我在伊朗长大》才得以制作和在戛纳电影节上得到大力推崇。”他还把这次获奖形容为“一种反传统的、不合时宜的行为”。 影片自从戛纳斩获大奖以来,一直受到伊朗官方的谴责。在即将举行的泰国曼谷电影节上,影片原定于2007年7月19日作为第一部影片在开幕式放映的。赞助此次电影节活动的泰国旅游局官员Chattan Kunjara na Ayudhya因为这部电影被邀与伊朗大使会晤,宣称“双方达成一致共识认为这部电影如果不放映的话,对泰伊两国都有好处。”但是他并没有指出取消放映该片能为泰国带来怎样的好处,只是提到“在艺术方面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但是我们还必须考虑到其他方面的因素和有可能产生的影响。”电影节主要负责人Kiriangsak Silakong对审查机构的这种做法感到十分遗憾,在接受泰国曼谷的《国家报》时认为“泰国观众无法看到这部电影,真的很糟糕。”而英国路透社还援引了他更进一步的评论“泰国已经在伊朗施加的压力之下屈服……”花絮: ·影片《我在伊朗长大》入围2007年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终与墨西哥影片《沉默的阳光》(Luz silenciosa)并列获得评委奖。 ·2007年6月27日发行的泰国各大报纸纷纷在头版位置报道了反伊朗电影《我在伊朗长大》被取消参加曼谷电影节的消息。据报道,英文报纸《曼谷邮报》援引此次电影节主办方泰国旅游组织发言人的讲话报道说,考虑到伊朗和泰国的良好关系,应伊朗使馆的要求,取消电影《我在伊朗长大》参加曼谷电影节的资格。另一份报纸也在头版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这份报纸援引一位伊朗使馆外交人士的话报道说,因为由于电影《我在伊朗长大》中有不符合事实的镜头以及对伊斯兰革命和伊朗人民的不利的描述,因此要求电影节主办方取消其参加资格。反伊朗电影《我在伊朗长大》本来是要作为曼谷电影节第一个电影在7月19日的开幕式放映的。 ·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位于伊朗南部法尔斯省境内设拉子的东北2公里。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波斯波利斯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曾经是波斯帝国行宫和灵都(今日伊朗的塔赫特贾姆希德)。古老的波斯是众神的王国,贾拇希德是古代波斯神话中王的名字。 ·在提到同名漫画的创作初衷时,插画家出身的玛嘉·莎塔琵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人们谈起这个伟大的文明古国,总是将她与原教旨主义,狂热主义和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我们为一个在伊朗长大的伊朗人,知道这个形象远非真实。正因为此,创作《我在伊朗长大》对我来说才这么重要。我认为,不应该根据少数几个极端分子的恶劣行为而对整个国家做出评判。我也不希望人们忘记那些为了捍卫自由而在狱中失去生命、在两伊战争中丧生、在各种暴政统治下遭受折磨、或被迫离开亲人和祖国的伊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