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送钱斯

Taking Chance

(2009)

美国士兵的归乡之路   2004年,年仅20岁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钱斯·菲尔普斯在伊拉克战争里不幸身亡。按照惯例,他的灵柩要由一名军方人员护送到他的家乡。这时,已经是行政官员的上校迈克尔·史特伯尔主动请缨,要求担任这一职责。由于他的军衔过于显赫,美国军方在研究之后,同意了他的请求。   史特伯尔说:“我参加过海湾战争,参加过沙漠风暴的行动,知道战争是个什么东西,也知道士兵的遗体对于他的家人、对于整个国家有多么重要。而且,我也厌倦了每天在电脑前查阅阵亡士兵的数字,然后写一份分析报告了。这种工作不需要我这样的接受过正式军事训练的人做,找个军校的学生来做就可以了。所以,我主动要求护送钱斯回家。他的家乡在科罗拉多,我一开始以为我能回到科罗拉多,因为我的家乡也在那里。但是他的父母都居住在俄亥俄州,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和他们在一起,所以,我只好护送钱斯回俄亥俄”。   影片里表现了护送途中普通美国人对阵亡士兵的尊敬和爱戴,那么他们真的是像影片里所表现的那样么?对此,史特伯尔上校说:“虽然没有影片里那么夸张,但是我还是在很多小的地方、小的细节里体会到了美国人是非常尊敬我们这些军人的。比如说在飞机上,机场里的那些工作人员都非常尊敬士兵的遗体,空中小姐和机组成员专门为我提供了一些便利。最让我感动的是在高速公路上,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们在看到我们的灵车的时候自觉地减速,打开车灯并且鸣笛示意。那些机场的装卸工在搬运钱斯的遗体的时候,充满了庄严的肃穆……还有很多事情,都非常让我感动”。 带着敬意拍电影   虽然本片是罗斯·卡兹的长片处女作,但是编剧经验丰富的他自然知道该怎么把这个故事说出来。罗斯·卡兹说:“是的,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而且很具有时代意义的故事。所以处理起来,我就使用了一些浪漫的手法。毕竟影片是有显示依据的,而且还有一部纪录片声名在外,所以,我们也不会太过于艺术化地处理这个题材。无论怎么样,我们是带着对死者极大的敬意在拍摄这部影片的。影片里的那些对尸体和遗物经行清洗的镜头,我们对大限度地减少了直接拍摄。因为我觉得,我的影片是在说运输死者的途中的故事,没有必要把对尸体的处理过程表述的那么详细,但是适当的展示是必要的,这也是我们队亡灵的尊重”。   在影片里主演史特伯尔上校的著名演员凯文·贝肯表示自己对塑造这个角色一直心存敬意。他说:“先不论我们的政府是不是应该发动这场战争,在这部电影里,我们只关注那些阵亡士兵的遗体是怎么被安置的。我愿意按照史特伯尔上校日记里描述的那样,一个一个地方去重新走过他在护送途中走过的地方。去实际地体验他所经历的东西,我想这么做远比我们呆在剧组里讨论和排练重要得多。”   伴随着凯文·贝肯这种“实地考察”的精神,剧组从新泽西辗转来到了蒙大拿。在这些史特伯尔上校曾经走过的地方拍摄了影片。凯文·贝肯说:“这种对生命的敬畏感,的确让我觉得我们在拍摄一个大题材的影片”。导演罗斯·卡兹也表示说:“如果说拍摄这部让我学习到了什么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我学习到了如何敬畏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是弥足珍贵的,每一个士兵都是一个家庭成员,敬畏生命是我们必须学会做的。其实不仅如此,我更是学会如何带着敬意拍摄电影”。 ·影片改编自第80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影片《回家行动:记录战火》。 ·本片是2009年“圣丹斯电影节”的参赛片,并获得了剧情类“最佳评委奖”(Grand Jury Prize)的提名。 ·影片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其来源是海军陆战队队员迈克尔·史特伯尔上校的日记。 ·本片是一部小成本的影片,剧组没有专门为影片单独配乐,影片的音乐来自于HBO的音乐素材库。 ·本片是导演罗斯·卡兹独立执导的长片处女作。 ·影片里,为钱斯的遗体拍照的摄影师用的是尼康的D2H的数码单反相机,为了避免广告的嫌疑,剧组用黑色胶布将尼康的商标和相机上的标志贴了起来。 ·钱斯的抚恤金现在被用来成立一个为退役的士兵提供服务的基金会。 ·为了在影片中体现出美国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剧组跨越了大半个美国,从新泽西一直拍摄到了蒙大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