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列车

Last Train Home

(2009)

幕后制作 以在中国广州打工的农民工家庭为主题,范立欣的长片纪录片《归途列车》跟随张昌华一家三年来春节期间返家探亲的历程,呈现农民工的悲苦、亲情与生计间的矛盾。范立欣认为,当代中国的经济、都市的繁华,其实都是建立在农民工的牺牲之上。他说:“农民工是最底层的、最弱势的群体。他们为了照顾家庭远离家乡,到异地打工,将孩子留在老家给父母照顾。长年聚少离多,造成他们与孩子之间的情感隔阂。一年一度他们跋山涉水只求在春节时能与家人团聚,这返家的火车,就是千千万万农民工家庭甘苦的写照。” 曾经跟着张昌华一家三口受困在2008年雪灾的广州火车站,范立欣不仅与他们建立起家人般的感情,这部影片也带领他自己搭上了回车中国的“归途列车”。2006年移民加拿大的范立欣,三个月后即随着荣获多项国际大奖的纪录片《沿江而上》到中国进行拍摄。完成《沿》片后,他便开始了《归途列车》的拍摄,以城市青年的背景融入农民工的世界,最后甚至已成为家中的一份子。 范立欣的加拿大籍制片人曾对张家人接纳他的程度感到不可思议。范立欣表示:“他们不了解中国人一旦接受你,就真的把你当作自己人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也显示在他身为纪录片导演的角色上,他说:“影片中有一幕张家父女大打出手,我当时迟疑了好几秒,到底我是该坚守纪录片导演身份不介入自然发生的事件,还是我应该去拉开他们呢?我想了一会儿,还是决定冲进去拉开他们。这是我做为中国人的道德感不能不做的一件事。” 导演的话 我在电视台工作的几年中,到过国内的不少地方。城市和农村的强烈对比一直让我难以释怀。偏远农村地区的贫穷让人震惊。我开始关注农民工群体,这个群体为了中国的繁荣贡献了最多,却得到了最少。除了经历生活的种种困苦,他们还要忍受离家在外的孤独。所以我决定来记录这个特别群体的生活。农民工张昌华一家的故事只是在这个时代中众多故事中的一个典型缩影。通过记录这一家人的命运轨迹,我希望能够表现出在国家追求经济发展时,这种巨大的变革对个体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父母在,不远游"。千百年来中国人信奉的文化理念。快速发展的社会正在影响着这一切。为了改善物质生活条件,人们的价值观也悄悄发生着改变。年轻的父母出门打工,攒钱寄给留守在家里来的老人和孩子。然而,舒适的物质生活并不意味着能满足一切。情感的缺失造就了孩子对父母的冷漠。他们并不理解父母所做的一切,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似乎越来越深,难以弥补。 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富有。伴随着不知疲倦,日夜运转的机器厂房的轰鸣声中,千百年来秉承的传统正在离我们渐渐远去。我们该如何平衡经济的发展和权益的保障也是转型期的挑战。也许只有对立双方博弈的平衡,才是和谐发展的基础。 花絮 ·继第12届蒙特利尔国际纪录片上获得“2009最佳魁北克/加拿大电影”后,范立欣导演的《归途列车》再次在日前闭幕的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被评为“最佳纪录长片”,摘取了VPRO IDFA大奖。这部关于中国农民工每年从城市回到乡下农村老家过年的“英雄般的旅程”的影片,让评委们一直认同它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影片,真实地反应了一个与全世界相关的课题”,由此得到12500欧元的奖金;这部影片同时也受到过阿姆斯特丹影展所有的Jan Vrijman基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