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评论

《龙猫》诞生30周年内地公映 我们为什么还爱它?

支离疏 2018.12.16 来源: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专稿 本周末,《龙猫》正式登陆院线,这是宫崎骏的动画第一次在内地公映。

那些年,欠宫崎骏的那些电影票终于可以还了。

上映首日,《龙猫》拿下近2000万票房,仅次于《海王》,位居第二。那个曾经带给我们无限温暖与爱的胖家伙依旧魅力不减。

30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还爱它?

故事还要从1988年,《龙猫》诞生时说起。

《龙猫》诞生于1988年,是吉卜力工作室的第三部作品,之前是《风之谷》《天空之城》

那时候,吉卜力的辉煌时代才刚刚开始,还远没有达到巅峰。这部作品对于吉卜力的意义,比前两部作品更重要。

别忘了,吉卜力工作室的logo就是蠢萌蠢萌的龙猫。

 

对熟悉吉卜力动画的影迷来说,不管是宫崎骏、高畑勋还是近藤喜文的作品,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种风格:现实世界观中的写实主义动画,与虚构世界观下的幻想动画(比如《风之谷》、《哈尔的移动城堡》等等)。

当然这两种风格都不是绝对的,互有交叉,比如《龙猫》,在高度写实的乡土气息中,就加入了幻想元素。

可以说,《龙猫》的出现,为之后的吉卜力作品开拓了一个全新的方向,也让吉卜力的风格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口味。

而且即便不是这部动画的主题,《龙猫》中那种敬畏自然、爱护环境的倾向,也与宫崎骏的作品价值观一脉相承。

这部时长只有86分钟的动画,历经三十年,而魅力丝毫不减,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每看一次,都会有全新的感受,不变的,是那份永恒的爱与温柔。

这不仅仅是“情怀”两个字能解释的,多少平庸的作品都打着“情怀”的旗子,来赚取廉价的称赞,让“情怀”听起来好像是可以抹去缺点与不足似的。

《龙猫》的经典,是因为它真的经典,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都耐得住咀嚼,都会带来满足的享受。

《龙猫》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在所有吉卜力作品当中,可能是最简单的故事之一,所有情节场景基本都发生在乡村的家和医院两个地点。

电影有大量偏于抒情的画面,转折也并不多,谈不上跌宕起伏——电影的那种平静、真诚与温暖的气质,才是真正打动观众的所在。

每次重看,都能发现宫崎骏的良苦用心,即便这个故事表面看起来很简单,但细究,叙事上也有许多巧妙的心思。

电影一开场就是搬家情节,生动有趣,轻巧地表现出小月与小梅这对姐妹的感情,而直到二十分钟后,观众才发觉,原来这家人的妈妈是缺席的。

故事从这里开始有了一丝哀愁的色彩:这对姐妹的妈妈住在医院,两个天真快乐的小女孩,心底也有一份担心与期盼。

在这开场的情节中,还出现了一种神奇的“灰尘精灵”——这种小精灵的出场,是为了之后龙猫的出现做热身。

借着灰尘精灵的出现,宫崎骏告诉了观众:存在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时空。

之后小梅因为偶然的机会,掉入树洞,第一次遇到了龙猫。

而后是爸爸和姐姐的将信将疑,小梅苦于无法证明——直到下雨天在公交车站等待爸爸,龙猫再次出现,姐姐小月才终于相信了妹妹的话,从此,这对姐妹与龙猫之间的友谊开始了。

等待爸爸的这段雨中戏,是《龙猫》这部动画的灵魂所在,也是最为影迷津津乐道的情节。

情节如此简单,却充满了诗情画意:姐妹俩等待爸爸,却等来一个不速之客龙猫,而龙猫也在等待,等待的是更加神奇的狸猫巴士。

小月背着睡着的小梅,借伞给龙猫,龙猫被大颗露水砸在雨伞上的声音吸引,上下蹦跳,震下来更多的露水,走之前,留下了一份小礼物。

整段情节,只有寥寥几句台词,几乎全靠人物动作和背景声音来渲染情绪,这种耐心的美好,细微的美好,令人过目难忘。

悠然自得的节奏,专注于新奇而细微细节的视角,还有浓厚的情谊,让这段情节乃至整部电影都立住了,不需要跌宕起伏抓人眼球的转折,只需要赤子之心不时地闪现光亮,就让整个故事有了生命。

这段雨中戏过后,再接上一个浪漫的桥段:小月和小梅种下了龙猫送的橡果子,似梦非梦中,姐妹俩遇到了龙猫,施展神奇的能力,让橡果子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而后抱着龙猫翱翔在天空中。

随着久石让经典音乐的想起,观众也随之达到了愉悦与惊奇的巅峰。

以前觉得,这部电影成功的关键是龙猫的形象,设计得太讨人喜欢了,胖胖的,善良,蠢萌,憨厚,让人印象深刻。

之后这个形象的周边设计也在全世界流行,文化影响力极大,无形中助推这部电影登上了神坛的地位。但时隔多年重看后,却发现这部动画的“好”,可不仅仅是龙猫这个形象。

甚至在龙猫第一次出现之前,这部电影就足够优秀了,因为细节太出色了,一个没有温柔之心、不懂得爱的创作者,绝对画不出也拍不出这样生动有趣的细节。

电影开场的搬家戏,宫崎骏拍出了一种探险片的感觉,小月和小梅两姐妹探索乡下的房子,一步步,极有节奏地带领观众进入这个空间。

姐妹两个动作细节无比精准,那种欢闹的氛围,瞬间让观众入戏,其中还有两姐妹竞赛、妹妹模仿姐姐、分开单独探索等诸多用心的安排,真实生动得令人叹服。

整部动画充满了一种“欢闹”的气氛,姐妹俩,尤其是小梅,经常喊叫,那种初次见到各样新鲜事物的兴奋感,赋予这部电影满点的童真乐趣。

小梅的大喊大叫,是这部电影的独门武器,每次喊叫,都让观众回想起自己童年的快乐时光,都让观众在动画世界中更加沉浸。

宫崎骏对生活的观察是如此细微而精确,小梅去学校找姐姐那一段,先是静:一言不发地扑到姐姐怀中,委屈流泪;然后是动:在课堂上涂鸦龙猫,大声说话。

将一个小女孩的状态表现得真是活灵活现。

 

得知妈妈病情加重后,姐姐与妹妹的反应各有特点,妹妹顿时将失望的情绪发泄出来,开始了可爱地“暴走”,而姐姐却更加成熟,找电话、通知爸爸,而后在婆婆面前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了起来。

这种厉害的细节,在电影中比比皆是,这种精确的写实细节越扎实,之后跟随龙猫的惊奇之旅才越浪漫。

真实细节与夸张幻想之间的那种张力,让观众轻而易举地信服于这个看似不可能却又十分可能的故事——因为观众愿意相信,那是童真的幻想,那是童真的相遇,那是童真的飞翔。

相比宫崎骏的许多虚构世界观的作品,角色和背景明显的西方化,《龙猫》有着一种浸润到毛孔的温柔之力,而且有一种纯正东方式的感情与美学蕴含其中,而且处处展现出一种胸有成竹的自信。

这种状态,在宫崎骏在之后的创作中并不是始终维持的——也许之后的宫崎骏才是世界的宫崎骏,才是动画之王的宫崎骏。

世界观越发宏大,想象力越发奇特,风格越发成熟,但《龙猫》的这种天才式的简洁与朴素,可遇而不可求。

或许在新世纪的《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中,《龙猫》的那种细微之美好,才有了完美的回声。

 

若让宫崎骏迷推选最爱的吉卜力作品,答案肯定各自不同。

有的喜欢《千与千寻》的光怪陆离,有的喜欢《幽灵公主》的积极勇敢,有的喜欢《天空之城》的飞扬恣肆,但一定有不少人喜欢《龙猫》的那份简单与温柔。

许多影迷都说,之所以深爱这部动画,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龙猫,这龙猫,就是天真无邪与自然灵动的化身。

喜爱这龙猫,也是珍爱内心深处自己的那份美好。有过一个快乐童年的,看到龙猫,会回忆起无数美好时光,而童年过得不那么快乐的,看到龙猫,也重新给了自己一个柔软起来的机会。

童年可以逝去,童真却一直在心底。

等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相信《龙猫》依然可以打动我们。

撰文/支离疏

最惹眼球